天天看点

这个老人以一己之力,没花一毛钱,从瓦剌军营接回了一个中原皇帝

大明帝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君主,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极少数的被俘皇帝,还能够成功复辟,所以他的影视剧也比较多。朱祁镇是在土木堡被俘虏的,几十万军队也毁于一旦。史料记载“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

这二十万明军死得冤啊,就因为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更悲催的是皇帝朱祁镇还被瓦剌俘虏。明廷得知皇帝被俘后,也慌乱了一阵,好在有王直、于谦等人挺身而出,另立新君朱祁钰,才稳定了局势。

这个老人以一己之力,没花一毛钱,从瓦剌军营接回了一个中原皇帝

原本朱祁镇、朱祁钰兄弟感情极好,朱祁钰也无心做皇帝,但世事弄人。土木堡之乱英宗被俘,朝廷不可一日无君,所谓社稷为重,君轻之。于是被逼无奈的朱祁钰只能登上皇位,主持大局。单论能力来讲,朱祁钰比他哥哥强,白驹过隙,朱祁钰也逐渐体会到了权力的滋味。

此时的北京保卫战已经结束,瓦剌也不敢再来冒犯,朱祁钰也想安心做他的皇帝。然而摆在君臣面前的另一个大问题:太上皇的去留问题。因瓦剌首领也先在北京战败,也不敢再把朱祁镇如之何,所以瓦剌准备把朱祁镇送回来。

这种国家大事,必定需要国家交涉才能解决,大明必须派代表来接走朱祁镇,也先也好对下属有所交代。只不过朱祁钰坐稳皇位后,就再也不想交出皇位了,虽说大臣们屡次说明皇位不会再变,但朱祁钰对他的哥哥依旧不太放心。

这个老人以一己之力,没花一毛钱,从瓦剌军营接回了一个中原皇帝

在派出使者接回太上皇朱祁镇的问题上,朱祁钰是能拖就拖,能糊弄就糊弄,反正是不想接他哥哥回来。首先派去的是个小官,给事中李实,在派出之前临时升为礼部右侍郎“也先令完者脱欢议和,实请行。擢礼部右侍郎以往,少卿罗绮为副。”出使他国需要有国书,只不过这次明朝的国书,根本就没有写任何关于接回朱祁镇的内容。

这也注定了这次出访无功而返,朱祁钰可能松了一口气,他宁愿哥哥永远呆在瓦剌军营里,或者干脆死在那里更好。大臣则不这么认为,大明乃上邦大国,迎回太上皇合情合理,王直、胡濙等重臣也一再劝说皇帝再次派出使者,接回太上皇。

无奈之下,朱祁钰只能再次派出使者,这次他选的使者名叫杨善,也是朱祁钰随意选定的。杨善官居左副都御史,官不算低,年龄却有点大了,让一个六十有余的老者,出使瓦剌,本就是没有太大希望。

这个老人以一己之力,没花一毛钱,从瓦剌军营接回了一个中原皇帝

杨善作为国家官员,吃国家俸禄,他当然尽心为国家办事,让朱祁钰意想不到的,太上皇竟然真的被请了回来。杨善以善辩著称,面对也先的刁难,不仅保全国家尊严,还能顾全也先的脸面,不愧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官。

“其平章昂克问善:「何不以重宝来购?」善曰:「若赍货来,人谓太师图利。今不尔,乃见太师仁义,为好男子,垂史策,颂杨万世。」也先笑称善。”

瓦剌有人问杨善:“你们大明前来迎接你们的太上皇,为何不带礼物呢?”这源于朱祁钰根本就没有给也先准备礼物的打算,因为朱祁钰压根就不想他哥哥回来。

这个老人以一己之力,没花一毛钱,从瓦剌军营接回了一个中原皇帝

杨善回答:“如果我带着礼物来,他人必定会说太师贪财图利,我不带礼物来,可以说明您宽仁大度,这样您的英明还能留在史册,被后人传颂。”这几句话说到也先的心坎里去了,也先一高兴,随即同意送回太上皇朱祁镇。

以一己之力,舌战群儒,且出色完成了任务,杨善做到了。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杨善的优势就是口才,正是因为杨善的努力,才让太上皇朱祁镇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是金子终归要发光,杨善杨大人也因此事可以名垂青史。(文/九鱼亭,本自媒体欢迎历史类来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