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夫·迪特莱文森(Tove Ditlevsen)(1917-1976),丹麦国宝级作家。
其经典作品组成的合集《哥本哈根三部曲》,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21年十大好书”之一。
她的一生,扮演过许多角色——难以接受自身平凡的工薪阶层;能割舍一切,专注于创作的艺术家;亦或是陷入自我矛盾的家庭主妇;完全拒绝与人交际的隐居者;以及她中年开始,一直尝试未能摆脱的角色——瘾君子。

Photograph: Per Pejstrup/Press Association Images
迪特莱文森自十岁便开始写作,当她二十岁的时候,她所创作的诗已经在丹麦颇负盛名。但迪特莱文森从未把自己的20岁贴上“青春”的标签,因为她觉得,所谓青春该有的那种天真烂漫,在她14岁的那年已经破灭了。
迪特莱文森站在童年时期过往的街上
地点:西关厢,哥本哈根,1950
Photograph:Birthe Melchiors/Scanpix
这些年来,她做过女佣。因为懵懂无知,拿海绵蘸了水去刷钢琴,而被赶出了住家,流落街头。她还做过一个男孩的保姆,她仍清晰的记得那位男孩曾对她吼,“你必须照我说的做,不然我一枪打爆你的头”;她还在挂着希特勒肖像画的板床屋里住过一段时间;结过一次婚;深爱过一位浪漫的情人,随后便发现他给他每一位情人都写着措辞一模一样的信。
Photograph: Jarner Palle/Ritzau
男人,该摆在人生的哪个位置呢。在哥本哈根三部曲里,迪特莱文森毫无保留的透露着自我认同与婚姻信仰的矛盾。一边是她内心真诚的“女性诗人”自我认同,另一边是她强势的母亲带给她的,深刻的婚姻信仰。她内心深刻的以为,女孩能找到好的婚姻,就如同漂泊的小船找到了停靠的港湾,一切因经济条件所带来的苦难、社会的欺凌都将结束。
1951年,34岁的迪特莱文森
Photograph:Johnny bonne
Ebbe是她的第一段婚姻。在《依赖》中,迪特莱文森透露了她与Ebbe,一位长相酷似红极一时的英国男演员Leslie Howard的男子,从恋人发展到婚姻的历程。
迪特莱文森第一次见到Ebbe时,便相谈甚欢。她被Ebbe的文采与演说迷住了,尤其是当他一次又一次的引用歌德《特兰嫩的特罗斯特》里的情节。
“他把我抱在怀里...我第一次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那种被爱的感觉,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依赖》
迪特莱文森和她的孩子们(1948)
Photograph:inga Aistrup
两人自然而然的相恋,很快发展成婚姻。在迪特莱文森的文字里,Ebbe一直都是一个充满爱的男孩,完美的丈夫。在生了第一个宝宝Helle之后,迪特莱文森本应该顺理成章地,开启一段幸福的人生。世事难料,她莫名陷入了一种无常的精神状态,变得沉默、冰冷。而丈夫Ebbe的观点和言语,让当时的她笃信——“只要动起笔来,写好作品,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他事都不用管。”
Photograph:AKG,TT news agency
迪特莱文森精神上开始变得十分依赖Ebbe,她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全寄托在写作和Ebbe身上。这种僵持的状态持续了许久,直到一次她忙完作品,置身事外,前往西兰岛,脱离了这个她依赖的环境,她才意识到,“我们两个人都变了,各自的事业占据我们各自的人生,我们身上那份洋溢的青春,早就逝去了。”
当迪特莱文森开始尝试服用德美罗之后(一种处方止痛药),“开始享受自我的世界”,她和Ebbe的感情也随之就结束了。这个药物彻底的改变了迪特莱文森的人生,据她所述,这时的她,感觉自己开始真正的“爱上自己”了。
迪特莱文森和她的丈夫维克多·安德里森,他们的婚姻始于1951年
Photograph:Busser
“一小时,可以感觉像是一年。但一年过去了,又感觉像是刚刚过了一小时。这些感受,完全取决于注射器里的东西。”——《依赖》
年复一年,迪特莱文森对药物的使用已经几乎不受控了,她丧失了时间的概念。她不甘堕落,努力尝试着恢复正常。在这期间,她遇到了一见钟情的真爱,一任伴随她走到老的丈夫——维克多·安德里森。
Foto: Scanpix / Per Pejstrup
自打和维克多的婚姻故事一开始,维克多便一心守在迪特莱文森的身边,一同与她药物成瘾的人生作斗争。维克多深爱着迪特莱文森,他一心想彻底抹除迪特莱文森对药物的使用。他开始与迪特莱文森形影不离,为了限制迪特莱文森接触药物的可能,他坚决带着迪特莱文森一同搬出了哥本哈根的家,住了比克勒的远郊区。
“我从一片混沌中被救了回来,但是当我去到验血窗口,或是走到药房门口的时候,那令人麻木的阴云极度的吸引着我,呼喊我回去。我自那时起,就知道了我永远走不出对那片阴云的渴望。”——《依赖》
photograph: Ida Anderson
《依赖》这部作品,直到2019年被翻译完成,才组成了如今备受好评的《哥本哈根三部曲》。其中三部分别为:
《童年》(Barndom;Childhood)、
《青年》(Ungdom;Youth)、
《依赖》(Gift;Dependency)。
纽约时报将《哥本哈根三部曲》评为2021年度十大好书。
《哥本哈根三部曲》
“文字压抑,读完却令人感到舒畅”,这是艾森伯格对迪特莱文森的评价,一语言中了迪特莱文森的文字传递的核心情感。
1972年的迪特莱文森,这张照片在她服药自尽的四年前所拍摄
Scanpix Ritzau / TopFoto
迪特莱文森像一段传奇一样,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坚定地追随自己的天赋和敏感天性,一生不断尝试。直面爱情、艺术、家庭的折磨,最终在血淋淋的创伤、药瘾中,实现着自己的艺术抱负,以及对上流社会的渴望。
部分图片来源:
TopFoto
Ida Anderson
Busser
inga Aistrup
Jarner Palle/Ritzau
Johnny bonne
Per Pejstrup/Press Association Images
Birthe Melchiors/Scanpix
AKG,TT news agency
部分文字来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9/oct/16/the-copenhagen-tirlogy-by-tove-ditlevsen-review
https://referentialliterature.wordpress.com/2021/02/06/dependency-tove-ditlevsen/
https://arkiv.klassekampen.no/article/20160130/PLUSS/160139946
https://www.idaandreasen.com/tove-ditlevsen-documentary
https://www.nytimes.com/2021/11/30/books/review/best-books-2021.html
Website 官网: http://kina.um.dk
Wechat Official 微信公众号: ambkina
Sina Weibo 新浪微博: 丹麦驻华大使馆
LinkedIn 领英: DKinChina
Facebook: AmbKina
Twitter: DKin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