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史随笔:学霸带兵与学者执政

读史随笔:学霸带兵与学者执政

战国时期,赵国赵括熟读兵书,雄辩天下,经常把名将老爹赵奢辩得哑口无言,然而老爹对学霸儿子不以为然,临死前嘱咐赵括母亲千万别让赵括带兵,这一点和秦国人不谋而合。然而秦国诡诈,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就怕赵括带兵,赵国国君昏庸,居然不顾赵括老母亲死命劝阻,真的启用赵括为统帅,结局尽人皆知,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活活被秦军坑杀,酿成重大历史惨剧,赵括本人自然也战死沙场,还因此诞生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纸上谈兵。

我们不能因为赵括纸上谈兵,就认定学霸只会学习不会干事,这个历史典故大概就是警告世人,理论和实践并非一回事,军事理论家未必能成为好的统帅,隔行如隔山,看上去很接近的行当,其实完全是两回事。

读史随笔:学霸带兵与学者执政

如果赵括只是一个书呆子伪学霸,那么西汉的王莽则是一个相当有创见的学者,有人说王莽就是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这确实很有道理。作为西汉的外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便让幼小的皇帝禅位给自己,实现不流血的改朝换代,这是了不起的创举,而他的改革举措则更叫人惊掉下巴,取消奴隶买卖,土地国有重新分配,盐务等公共事业全部划归国有,工商征10%所得税,收益用于公共事业以及给穷人贷款等等。这可是公元一世纪啊!这些惊天动地的改革应该将近两千年之后出现才对,可王莽就是这么超前。

我们得承认在那个极度落后的时代,王莽是一个真金白银的大学者经济学家,可惜就象柏杨先生感叹的那样,他不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而学者王莽认为自己最聪明,因此采取了政策强推的办法,后果可想而知,改革彻底失败,他所创建的新王朝也迅速土崩瓦解,而他唯一的功绩不流血政变也没有能够维持,国家很快又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为王莽感到惋惜!作为一个了不起的学者,看到了百姓疾苦和社会弊端的根源,也设计了一整套非常先进的改革措施,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只是为了社会改革理想而走入政治舞台,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然而他的结局却只能是惨败。通过王莽的悲剧,再一次印证了政治舞台的复杂和凶险。

心思单纯的技术专才、学霸学者还是不要轻易做官为妙,清明的官场尚可保身,但也难免被贬责倾轧,而腐败的官场更可能是学渣流氓的乐园,因为他们往往能屈能伸,更善于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千年历史,盛世太少,而且往往徒有虚名,由此非常佩服《儒林外史》中的王冕,多次逃避做官,最后一次干脆隐匿深山,这是早就看透了官场并非学者的舞台,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实在太过超前,又是多么明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