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故事:男子出远门,路遇白发老翁拦路,老翁说这座庙进不得

本文为《民间故事》之996章,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北宋年间,蓟州有一位男子,名叫张福宝。此人善良、乐于助人,名声极好。他从小酷爱诗文,可是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张福宝均落了榜。

备受打击的张福宝自叹道:“上天不怜我,我何必再耗费青春?罢了!”

张福宝一气之下,弃笔从商,在父亲张老汉的帮助之下,张福宝很快在镇子上开了一家米店。

因为张福宝心地善良,和他父亲一样乐善好施,深得乡民们的敬重,也因此,他的米店生意越来越红火。

镇上的媒婆李四娘主动登门拜访,寒暄一番后,李四娘说道:“张公子岁数不小了,也该娶妻生子了,我听闻隔壁镇上的沈家正在说亲,他家的姑娘我认识,人品不错,贤惠能干,和你家公子十分般配,张公若是有意,我就去沈家询问一番,你意下如何?”

张老汉正为张福宝的婚事发愁,听闻李四娘如此一说,赶忙拱手说道:“我儿岁数确实不小了,之前也曾有媒婆前来说亲,可我儿都没同意。倘若沈家姑娘真如四娘所说,那这门婚事老夫就做主了,劳烦四娘到沈家跑一趟吧!”

民间故事:男子出远门,路遇白发老翁拦路,老翁说这座庙进不得

李四娘一听,微笑着说道:“不瞒你说,那沈家与我有些亲戚,平日里也有往来,那姑娘是我看着长大的,绝对错不了!我这就过去,你听我消息吧!”

沈家姑娘确实很好,李四娘主动来说媒,自然也是为了亲戚家好,毕竟张家的家境不错,张福宝还开着米店,人品不错,生意还十分火红。李四娘出于私心,这才主动登门来说这门婚事。

沈家听李四娘说了张福宝的情况后,也都十分满意,李四娘乐呵呵地去了张家,将沈家的意思传达到了。张老汉高兴不已,没等张福宝回来张老汉就将这门婚事定了下来。

或许是张福宝与沈家姑娘确实有缘,抑或是命中注定,等到张福宝回到家后,张老汉就将这门亲事说了出来。可让张老汉出乎意料的是,张福宝没有拒绝,点头答应了。

张老汉是一头雾水,不停地自问:“我儿这是怎么了?前几次他不假思索都拒绝了,这次沈家姑娘的亲事怎么这么痛快就答应了?”张老汉百思不得其解,摇摇头干脆不想了。

半个月后,沈家姑娘嫁进了张家。婚后不久,张福宝发现妻子沈氏心地善良、贤惠能干,这让张福宝很是欣慰。

二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张福宝对沈氏也愈加疼爱了。

民间故事:男子出远门,路遇白发老翁拦路,老翁说这座庙进不得

也正是张福宝娶了心地同样善良的沈氏,在不久后的一次出行,张福宝躲过了一劫。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日黄昏,张福宝与沈氏正在家中休息,院门忽然被人敲响了。

“沈姐,快开门!”

沈氏一听,似乎是二德子的声音,她赶忙走过去开门。打开门一看,来人正是二德子。

“二德子,你急急忙忙前来家里出啥事了?”

“沈姐,你爹生病了,让我过来捎信,明日你快回家看看吧!”

沈氏一听爹病了,不禁紧张起来,就要收拾东西回娘家。二德子说:“姐,大伯无大碍,你明日回去就行,再说,我不回镇上,还有事要忙,我先走了!”说完,二德子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那是亲爹,沈氏能不着急吗?张福宝见妻子有些慌张,就追问缘由,沈氏边哭边说出了实情。

“你别着急,二德子也说了,岳父无大碍,等明早我和你一起回去看看!”张福宝一边说一边安慰着沈氏,沈氏看了看他,点头答应了。

隔日一早,张福宝和沈氏坐上马车,朝着岳父家里行去。

进了门,沈氏就哭了起来,沈老汉此时正躺在床上,听见外面有哭声,他看了看身旁的妻子,二人不禁苦笑起来。

“你爹我没啥大事,就是染了风寒,就是想念你了,你别哭了!”沈老汉朝着闺女说道。

沈氏得知父亲无大碍,不禁破涕为笑,与爹娘闲聊起来。

民间故事:男子出远门,路遇白发老翁拦路,老翁说这座庙进不得

因为米店需要打理,夫妻俩只是住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他们便回了家。途中正走着呢,沈氏忽然大喊一声:“夫君,你快看,路旁好像有一只兔子!”

张福宝朝着沈氏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在路旁的草丛里趴着一只兔子。

“它好像受伤了,我们快过去看看!”沈氏说道。

“那只兔子应该没事,店铺还有事要忙,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张福宝惦记着店铺,想着能早些回到店铺里。

“不对!你看它的腿还在流血呢!”沈氏又说道。

张福宝仔细一看,那只兔子确实受伤了,白色的毛发已经被染红了。

张福宝也是个心善的人,见到兔子受了伤,他的心也软了,暂时将店铺的事放下了。

夫妻俩走过去一看,发现兔子的腿上插着一把折断的弓箭,伤口处还在往外流血。

白兔看见他们有些害怕,挣扎着欲要躲闪,沈氏笑着说道:“你别怕,我们不会伤害你。”

沈氏仔细看了看伤口,随后朝着张福宝说道:“它伤得很重,我们身上没有药,不如将它带回家里敷些药,等伤口痊愈了,再将它放生吧!”

张福宝看着眼前善良的妻子,会心地点了点头。沈氏抱起白兔,夫妻俩快步回了家。

张福宝径直去了店铺,沈氏抱着白兔回了家,她处理好白兔的伤口,敷了一些药,又将伤口包扎起来。

在沈氏和张福宝的悉心照顾下,这只白兔慢慢地痊愈了。十日后,张福宝将那只白兔送到原地放生了。

民间故事:男子出远门,路遇白发老翁拦路,老翁说这座庙进不得

张福宝和沈氏依旧忙于店里的生意,救治白兔的事他们俩根本没放在心上。可没想到,正是他们的这次善举,让张福宝躲过了灾祸。

且说有一日,张福宝因为生意上的事,要出远门到另外一个镇子上谈生意。

那日午时,张福宝骑着马走出了镇子。一直走到黄昏,离着目的地还有很远的路途。张福宝朝着远处看了看,尽是荒野,并无人家。

张福宝腹中饥饿,只想早些找个地方歇脚,再吃些东西,可他又朝着前方走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现附近有人家。

张福宝有些着急,用力拍了拍马,马儿吃了疼,速度加快了许多。

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忽然,一阵狂风吹来,吹得张福宝睁不开眼睛,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掉落下来。

张福宝慌了,赶紧策马扬鞭朝前跑,隐隐约约地瞧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破庙,张福宝心中大喜,暗暗说道:“上天怜我,好歹有一座破庙可以避雨了!”张福宝朝着那座破庙行了过去。

走近后,张福宝欲要下马进庙,忽然,一位老翁拦住了他的去路。

“年轻人,这座庙住不得,快些离开吧!”

张福宝仔细一看,眼前的这位老翁留着白发、白胡须,身穿灰白色的长袍,面容十分慈祥。张福宝疑惑地看了看他,随后询问道:“老伯,我只是进庙里避避雨,你为何要拦住我,不让我进庙?”

民间故事:男子出远门,路遇白发老翁拦路,老翁说这座庙进不得

白发老翁微微一笑,说道:“这座庙已经破败不堪,外面又在刮风下雨,随时可能坍塌,老朽不让你进庙,自然是为你好啊!”

“我与老伯非亲非故,只是一面之缘,老伯为何要帮我?”张福宝问道。

“呵呵!只因你与妻子曾救过我孙儿,老朽这才跑过来提醒你,你可不要当儿戏啊!”说完,白发老翁转身就要离开。

“我和妻子救过你孙儿?我怎么不知道?”

“呵呵!还记得前些天你们救过的那只白兔吗?那就是我孙儿呀!”白发老翁说完后捋了捋胡须,随后拿出来一把雨伞,递给了张福宝。

张福宝听了老翁的话,不禁愣在了原地。白发老翁没有再说话,将雨伞塞给他后,转身离开了。

“那位老伯难道是神仙不成?”张福宝缓过神来,转身一看,那位老翁早就消失不见了。

“我和妻子救过他孙儿,老伯应该不会骗我,这座破庙还是不进了。”张福宝撑开伞后就要朝前走。

可他刚离开不远,身后就传来“轰隆”的响声。张福宝赶忙转过身查看,却发现先前的那座破庙已经坍塌了!

张福宝愣愣地看着那片废墟,心中暗暗说道:“果然被那位老伯说中了,还好他及时提醒了我,要不然我已经埋在那片废墟里,难逃此灾祸了!”张福宝拱了拱手,大声喊道:“多谢老伯的救命之恩!”

此时,旷野上传来空灵的说话声,而说话之人正是刚才的那位白发老翁:“一报还一报,这是你善心所得,你莫要客气,快些离开这里吧!”张福宝拱了拱手,转身朝着前方走去。

民间故事:男子出远门,路遇白发老翁拦路,老翁说这座庙进不得

雨一直在下,马儿已经疲惫。张福宝又朝着前方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看见了亮光。张福宝大喜,朝着亮光处走去。

那是一户人家,张福宝在此留宿了一晚。隔日离开时,张福宝欲要给钱,那户人家坚决不收。离开时,张福宝偷偷地留下了二两银子,随后骑上马继续赶路。

张福宝到了镇上,与人谈好生意后,隔日一大早就骑着马急急忙忙地往家赶。黄昏之前,张福宝回到了家。

到了家,张福宝将雨夜白发老翁救自己的事跟妻子说了,妻子闻言后惊讶不已,说道:“真没想到,你我的那次善举居然换来了如此的好报,看来善有善报这句话真的不假呀!”张福宝朝着妻子用力点了点头。

此后,夫妻俩依旧常做善事,经常施舍米面给穷困乡民,乡民们对他们俩十分感激。而张福宝和沈氏一生平安,并没有出过灾祸。

看来,这就是他们夫妻俩常做善事换来的回报吧!

民间故事:男子出远门,路遇白发老翁拦路,老翁说这座庙进不得

写在后面:

张福宝和沈氏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善心救了一只白兔,没想到在张福宝一次出远门遇到了大雨,欲要进庙避雨时,白发老翁将他拦住,及时提醒他不要进庙,张福宝这才躲过了灾祸。

老话说得好:善有善报,多行善事总会得到福报,遇事也能逢凶化吉。所以,各位看官还是多多行善,害人的事可千万不要做呀!您觉得对吗?

声明:本文由“诗文书画汇”原创首发

民间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世俗道理,传递正能量,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