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在我国有这样两种人深受人们的痛恨,一则是出卖国家安全的人,俗称“汉奸”;一则就是贩卖国家文物的人,俗称“卖国贼”。

相比于汉奸,有的人或许更痛恨卖国贼。因为他们在偷取祖国的文化根基,毁民族的文化信仰。可有这样的一位“卖国贼”,不仅靠着文物发了家,还和自己的岳母有着不伦之恋。按理说这样的人简直罪大恶极,但我国国内的学者却对他褒贬不一,这又是为何?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今天的法国除却有闻名于世的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外,还有一所著名的巴黎红楼。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巴黎红楼的外形是典型的中国风建筑。里面精美的壁画和古典的家具,让人有一种瞬间穿越到我国古代的感觉。只是巴黎怎么会有这样一所极具中国古典风的建筑呢?

巴黎红楼曾经的主人名叫卢芹斋,他建造这样的楼可不是向外国宣传中国文化的,相反,他是在这里贩卖着祖国的文物,发着文物的黑心财。

1880年,卢芹斋出生在浙江湖州卢家渡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不幸的是在他幼年时期,父亲便去世了。

在那个封建思想依旧根深蒂固的年代,父亲的去世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丧失了收入来源。望着嗷嗷待哺的儿子,母亲一狠心便将卢芹斋送往远房的堂叔家寄养。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可堂叔家里也有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卢芹斋便成了家里那个多余的人。寄人篱下的日子也终将会遭受冷嘲热讽,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小小年纪的卢芹斋只能默默忍受。

堂叔实在看不惯卢芹斋在家里白吃白喝,就把他送到湖州南浔的一所大户人家里去当仆人。然而堂叔并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做法,让卢芹斋后来飞黄腾达。

这个大户人家的少爷不是别人,是后来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望着富贵的张家,卢芹斋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总有一天也要这么发达。

有了这个想法后,卢芹斋干活越来越卖力了,就是为了得到张静江的赏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静江也渐渐注意到了这个努力且精明的年轻人。

卢芹斋的命运也在这一时刻得到了改写。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张静江

此时张静江就任清政府的驻法商业顾问,在清末那个混乱的年代,谁愿意真心诚意为即将消亡的清政府做事?张静江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表面上他是清政府的幕僚,暗地里他在国外开设文物售卖的店铺,把那些文物卖来的钱捐给孙中山,支持辛亥革命。

此时,张静江在法国的古董店人手不够,于是他把目光投射到办事机灵的卢芹斋身上。就这样,卢芹斋来到了法国,料理起了古董店的生意。可是没啥见识的他刚来到法国,面对满屋子的外国人,一瞬间呆愣住了。

语言不通使他无法和这些外国人交流,对于那些文玩自己又一无所知。为此卢芹斋拼命学习法语和古玩知识,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进一步受到张静江的重视,从而能够平步青云。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原来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伙子,此时已经被张静江提拔为一店的掌柜。然而张静江没有想到,自己其实养了一只白眼狼。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多年的经验让卢芹斋从这些文物身上,看到了发财致富的希望,现在的他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自己独立开店铺的机会。

很快这个机会便随着国内炮声到来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封建统治的第一枪。国家也陷入到了内乱之中。身为国民党的张静江自然需要回国帮助孙中山,卢芹斋说自己也要回国为革命出一份力。张静江没有多想,就带卢芹斋回国了。

谁知,卢芹斋刚回来,就立刻向张静江提出了辞呈。原来他打算自己另开一家古董店来继续贩卖文物,就这样,卢吴古玩公司成立了。

因为之前在古董店里的经验,卢芹斋在经营自己的古董店更加游刃有余。一时间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而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国难。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卢芹斋店里的文物,大多数是国内没落的贵族提供的。辛亥革命后,这些贵族没有了往日高贵的身份,为了混口饭吃,他们只能将家里以前收藏的古董全部低价售卖了出去。而卢芹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低价卖出去的文物价格再怎么不济,也是这些王孙贵族以前用人脉和权力获得的真家伙,国内战乱没人要,放到国外就不一样了。

于是卢芹斋便将国内的文物拖运到国外的古董店进行高价售卖,面对这些文化的瑰宝,外国的收藏家们也愿意拿着巨额的钱财将其买下。卢芹斋也在这样的一场场交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这样的买卖行为无疑是对我国后面的历史研究给予一次重创。据现在有关人员表示,当时国内的一半文物都被用这样的买卖方式流落到了国外,现在能回来的文物也寥寥无几。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就这样,卢芹斋凭借着贩卖文物的行为在外国出了名。他把赚了的钱在巴黎建造了一个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红楼,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巴黎红楼。当然他建造这样的高楼是为了更方便地向外国人出售文物。

此时的卢芹斋也已经三十多岁了,这几年的忙碌早把婚姻大事给忘了。可是当他真正结婚的那一天,朋友们惊奇地发现,已步入中年的他竟然娶了一个15岁的小姑娘。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卢芹斋娶这位小姑娘是为了能够跟小姑娘的母亲偷情。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原来早在店铺当掌柜的时候,卢芹斋便认识了在当地开帽子店的奥尔佳。这个奥尔佳也和卢芹斋一样,从小就被送到别人家帮工。但随着奥尔佳渐渐长大后,她因为年轻貌美被男主人给看上,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但男主人却不想给她名分,只让她做自己的情人。

奥尔佳的遭遇让卢芹斋非常同情,两人的关系也在彼此的交流中越发亲近。终于两人双双坠入爱河。

卢芹斋不止一次向奥尔佳表示,想跟她结婚。可都被奥尔佳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时的卢芹斋不过就是个古董店的掌柜,和那位男主人相比差距明显。她心里虽然爱着卢芹斋,但也不愿意跟着他吃苦。

于是两人的关系就这么不清不楚着,待到卢芹斋发达之后,奥尔佳又打起了他的主意。

只是已经36岁的奥尔佳既不想因为卢芹斋放弃之前的男主人,又不愿离开发达了的卢芹斋。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她,望着自己15岁的女儿玛丽,有了大胆的想法。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没错,她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卢芹斋,自己成为卢芹斋名义上的岳母。

这样一来男主人的财富和卢芹斋的财富她都能得到。只是苦了这15岁的少女,连喜欢是什么还没有弄清楚,就被自己母亲哄骗嫁给一个大自己快20 岁的人。

婚后的玛丽为卢芹斋生了四个女儿,就算这样依旧没能阻止丈夫和自己的母亲私通。

而奥尔佳在女儿玛丽嫁给卢芹斋之后越发的肆无忌惮。她会毫无顾忌地闯进“女婿”家里,对“女婿”言语轻佻。看着母亲的行为,懦弱的玛丽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忍受着。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随着古玩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卢芹斋也将自己的眼光放在了各个系列的文物上。无论是瓷器还是佛像,在他的介绍下总会被一抢而空,国内的文物也面临着一场浩劫。

其中,唐太宗昭陵的青石浮雕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也经过他之手流落海外。发着这样的文物财,卢芹斋似乎也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愿望:家财万贯,身有地位。

这样的“卖国贼”在人们看来就是十足的坏人,这样的人就是死一千次也不为过,但他接下来的做法却让人们无从恨起。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身在外国的卢芹斋听闻祖国遭此劫难,便将自己的钱财捐给了祖国用于抗日。他自己也投身于国内难民的救助工作。

可以说,当时国内的难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卢芹斋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如此,他还充当了当时中美关系的中间者,主动花钱组织一些利于中美关系发展的活动。

对于国内的共产党人,他也不像当时国民党那样针对,而是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并且在外国时,他还会订阅中国共产党的刊物。

这样看,卢芹斋似乎又与那些“卖国贼”有所不同,他会和那些爱国人士一起帮助着当时饱受危难的祖国,还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吝啬的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样爱国的行为不由得跟前面卖国的行为相互矛盾,也让卢芹斋在多年来备受世人的争议。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要说他爱国吧,他为了一己私利贩卖祖国的文物。说他是卖国贼吧,他又在祖国危难之际伸出援手,好似两者都不是又好似两者都是。

虽然现在人们对卢芹斋是一分为二评价的,但在当时卢芹斋的风评一直是不好的。不仅仅是因为他贩卖文物的行为,还有他跟奥尔佳的不伦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文物的保护也更加的严格。这对于卢芹斋来说是一次打击,因为他没办法再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地向外国出售文物。在做完最后一次交易后,卢芹斋也正式在文物商贸中退出了。

金盆洗手后,步入老年的卢芹斋却找了个为自己正名的好借口。

他在当时的媒体中回应,自己把文物卖到了外国,其实是在保护文物。国内的战乱终将会将这些文物变成灰烬,国外相对安全的环境反而使得这些文物保留了下来。

显然这类说辞并不能说服人民群众,你要保护文物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为啥还把它买了呀?况且全都卖给了外国人?并且当时卢芹斋的主要贩卖地在法国,可一、二战中的法国,真的就比中国太平吗?他到底是在保护文物还是在中饱私囊?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晚年的卢芹斋并没有回国,1957年,卢芹斋在瑞士逝世,而他的逝世也让人们重新开始看待他的所作所为。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了解到,他卖国家瑰宝不太光彩,但要想自己的东西卖的好,卢芹斋就必须要打开古董的知名度。而这些就少不了开办文物展和研究会的宣传,活动的开办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西方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并且文物的收藏与保养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晚年的卢芹斋也开始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赎罪,如今的清华大学的文物陈列室里就摆放着他捐赠的战国青铜器“嗣子壶”。

十几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于他的评价不再是一边倒,而是两极分化。

从文物的角度来说,他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文物。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他也确实是一位爱国者,主动为国捐款,帮助战乱时期的难民。

但从国家文化的角度说,他是一个偷窃者,偷窃了珍贵的文化遗留。

文物贩子卢芹斋:把大批国宝贩卖到国外,为何还让人又恨又爱?

最后,只能说卢芹斋是功与过并存,他或许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坏人,但也绝不是一个好人。万般皆是欲望造成的,如今我国对文物的保护法律越来越成熟,相信一定不会再有这样贩卖文物的事件发生。而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