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作者:云淡风轻轻谈风云

前一篇文章中,笔者记述了徒步去邓廷桢文化公园瞻仰抗英民族英雄邓廷桢之墓的经过,恰巧,还有一位同为邓姓、也同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的邓演达的墓地也在南京,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灵谷寺公园内。

从马群地铁站出发,沿中山门大街西行,右拐经过沪宁高速南京连接线下面的桥洞后,就可以看到一片开阔的水面,那是紫金山东南角上的五棵松水库。

沿着水库向西,山脚下有一条绿色步道可以徒步直达灵谷寺公园的南门。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沿途路边小湖水面上的一群水鸟在悠闲地嬉戏觅食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通往灵谷寺秋色浓郁的绿道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灵谷寺公园大门前湖景

灵谷寺公园是笔者比较熟悉的地方,三十年前曾经住在离这儿最近的一个居民小区里,当时的公园还没有封闭收门票,所以每逢周末或平日的傍晚,经常信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公园里。如今,三十年过去,故地重游,既很亲切,也有点陌生。但总体而言,围绕灵谷寺周围的各处景点没有太大的变化,不由得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灵谷胜境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门楣正反两面分别镌有“大仁大义、为国为民”的牌坊

记忆最深刻的景点之一是无梁殿,其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为灵谷寺内供奉无量寿佛的无量殿。整座建筑不设木梁,以砖拱结构为梁再支撑拱形的穹顶,揣摩其意,恐怕是在巧妙地利用谐音“无梁”以隐喻“无量”,所以又俗称无梁殿。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建于明代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无梁殿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砖拱相互支撑的无梁殿内部

1931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将无梁殿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重命其名为“正气堂”。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灵谷塔,高66米,八面九层,造型优美,典雅庄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1931年专为纪念阵亡将士而建的纪念塔,为灵谷寺公园内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年轻时攀爬至塔顶尚且气喘吁吁,此次再游不禁望之生畏而却步。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造型优美,典雅庄重的灵谷塔

邓演达墓则位于公园的最东面,经过灵谷古寺和“灵谷深松”石碑,缓缓上坡约数十米即可看到位于墓道入口处的石铺路面和邓演达石雕像。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灵谷寺正门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驮在赑屃上的灵谷深松石碑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邓演达半身雕像

邓演达1895年出生于广东惠阳,16岁即投身于革命,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和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等。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后,邓演达著文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并与宋庆龄等展开反蒋活动。1930年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3党),表示要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独裁政权,继续完成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留存的邓演达影像(图片来自网络)

他因为坚定地追求民主和坚持反蒋的政治主张而惨遭蒋氏独裁政权的杀害,于1931年在上海被捕,后被押解南京并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正当英年即被残害。牺牲时他被就地草葬,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将其尸骨迁葬于灵谷寺东侧,以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二公墓旧址为其墓址。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松柏掩映的邓演达墓道

迁葬后所建邓演达墓座北面南,设在九个弧形组成的半环状“罗城”中间,墓前有宽阔的甬道,两侧列植桧柏、龙柏等常绿树木,再外侧又建有紫藤悬覆的长廊,还有对称的四方形墓亭,可供前来祭扫的人们休憩。

从马群徒步灵谷寺公园:拜谒近代著名历史人物邓演达之墓

邓演达墓及其墓碑

邓演达墓冢呈半球状,以花岗石和水泥砌成,墓前立有花岗岩墓碑,其正面镌有“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邓演达烈士之墓,何香凝敬题”的字样。碑前设一祭坛,上置一个非常精致的花环,以表示人们对先驱者的哀思和怀念。

邓廷桢和邓演达,同姓邓,也同为近代史上的名人,一个清末,一个民初,一个生于南京,一个逝于南京,但他们同为仁人志士,同有高尚情怀,值得后人永远缅怀纪念。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谈人生体验,生活感悟,科学见解,文化感想,时事看法,读史心得,社会见闻,岁月记忆,文体观感,语言解读,游历感受。东拉西扯,谈天说地,没有主题,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