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几个与农村生活有关的视频,网红张同学吸粉千万。
不仅一夜之间就成了“顶流”,上了热搜,还获得了“糙版李子柒”的称号。

虽然在名号上已经和李子柒齐名了,但是张同学的名声却并没有李子柒的那么好。
这主要是因为在视频内容上,张同学的作品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性。
同样都是聚焦农村生活,李子柒以制作美食为核心内容,以乡村美景为衬托,再结合优雅的音乐和流畅的剪辑,能让人感受到蕴藏在乡村文化里的美好。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李子柒的视频,那无疑就是“大雅”。
而张同学则“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视频内容都是一些“没什么营养”的生活起居琐事,拍摄环境也十分破败,咋看之下甚至有些让人觉得如芒刺背。
但在魔性的背景音乐、精准的拍摄角度以及节奏明快的转场修饰下,明明枯燥无比的“流水账”居然产生出了不错的观看体验,越看越“上头”。
甚至还有人看得津津有味,表示很羡慕张同学的生活,让他们回忆起了曾经的日子。
张同学的生活是否真的勾起了大家的回忆,这个我说不准,也不好说;
但要问张同学能火爆全网的原因,那他优秀的剪辑技术,配合与李子柒截然不同的角度,能成功勾起了公众对乡村生活的猎奇感,就是最直接答案。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张同学的视频,那“大俗”就是最准确的形容。
在通常的认识里,“大雅”和“大俗”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既然李子柒的“大雅”能风靡全球,那张同学的“大俗”会爆火,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只要站在李子柒对立面玩“俗”,就能像张同学那样成为顶流?
问题的答案,其实冯小刚早在2013年就通过电影《私人订制》向我们展示过。
在《私人订制》的第二个篇章里,李诚儒饰演一位靠俗气电影获奖无数的大导演。
然而,长年累月的“俗气”创作让他感到乏味,为了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他委托私人订制团队帮他策划一场与众不同的人生蜕变:追求高雅,与“俗”一刀两断!
然而,什么是绝对的俗,什么又是绝对的高雅呢?
大导演和私人订制团队想了很久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只好耍起了小聪明:
他们认为,大导演之所以能拍出这么俗气的电影,全因为他的“俗”是深入骨髓的。
所以,只要反其道而行之,找到大导演不喜欢、看不惯的事物,那就是“雅”。
为此,他们不仅对导演心爱的物品大肆破坏,还找到了一处脏乱差的工地让他“入住”。
大导演虽然感到不妥,但是一想到自己能体验到“真正的高雅”,咬咬牙就对所有的不适来者不拒,结果在工地上住了一段时间就因为全身过敏而被送进了医院急救。
但荒诞的是,医生对他的诊断居然是“雅过敏”,原因是他全身的血液都是俗气的,和高雅格格不入,一旦强行灌输高雅进去,就会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为了拯救大导演,也为了满足他换掉一身“俗”血的愿望,私人订制团队好不容易找到了据称是伯牙子期后人、全身都流着高雅血液的阿宝与他进行换血。
结果手术非常成功,阿宝凭着大导演的“俗”血成为了新一代的影视界大咖。
而大导演也得偿所愿,靠着一身雅血,开创了靠弹棉花造云的“高雅”艺术,让人哭笑不得。
没错,阿宝在换血前就是一个弹棉花的工人,和传统意义上的高雅没有一点沾边。
《私人订制》这个篇章的故事,初看之下就是满篇的自嘲和讽刺。
自嘲自己拍了高雅的电影(《1942》)大家看不懂,俗气的商业片反而叫好又叫座的;
讽刺某些把电影的雅俗说得神乎其神的“影评人”和“专家”不懂装懂、故弄玄虚。
但时过境迁,当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再次思考故事的核心问题:谁俗谁雅真的那么重要吗?
换血之后,阿宝靠着一腔“俗”血就成为影视大咖,这固然存在荒诞戏谑的成分。不过真要较真的话,阿宝的成功到底是靠自己的实力,还是靠那身换来的“俗”血?
作为一名普通的弹棉花工人,阿宝没有任何影视制作的知识,不可能靠自己的实力成功。但他既然继承了大导演的“俗”血,自然就有幕后团队主动接近他、向他提供帮助。
阿宝是不是真的“俗”,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反过来再看看换了一身雅血的大导演,尽管他的弹棉花演出晦涩得让人看不懂,但从舞台的布置和演出的氛围可以看出,他作为艺术家的底子还在。
失去“俗”血其实并没有影响他的艺术修养,但他的首场艺术秀观众却寥寥无几,难道大家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提前就知道大导演的艺术不行?我看就是没人关注过他有演出罢了。
大导演是不是真的“雅”,其实压根没人重视。
其实在现实中,也存在不少“雅俗共存”,但公众并不关心他是雅还是俗的人。
知名演员徐锦江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提起徐锦江,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红帽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咆哮的金毛狮王、以及撞脸雷神、迈克尔杰克逊伴舞等热梗,他在公众中的第一印象无疑是“俗”的。
实际上,徐锦江是艺人中艺术修养非常高的人,不仅自小跟随岭南画派第二代大师关山月学习绘画,还曾拜师相声名家唐杰忠学习相声,完全就是一名“雅士”。
明明是一个雅士,却偏偏被贴上了“俗气”的标签而出名,所以在走红这件事上,到底是身上的一腔“俗(雅)”血重要呢,还是市场的选择重要呢?
张同学的走红确实离不开自身的“俗”和有个性的剪辑技术,但这些都是可复制的东西。
张同学本人也非常“大方”,直接就公开了自己如何制作视频的方式供大家模仿。
但这么多天过去了,蹭热度的人不少,能火起来的却基本没有。所以,张同学的走红真的只是靠自身的“俗”吗?看怕更多是靠市场的选择、靠平台流量的倾斜罢了。
#张同学为啥这么火#
#张同学为何能掌握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