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

----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文 / 杨大伟

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绘画出现了质的变革。这一时期的素描作为绘画、建筑、机械等的基础绘图题材广泛,从而形成了科学的素描法则,逐步建构了古典写实绘画的训练体系。彼时,素描绘画作为一种方法帮助画者进行物象结构分析和表现,在实践的基础上建构了科学的绘画基础理论,包括对透视、解剖、空间、明暗光影、人物性格等进行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美术学院素描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并成为培养艺术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绘画的推动,素描绘画中的感性直觉成为第一要素,这似乎颠覆了素描的基础并非完全写实,画家面对自然的情感及敏锐的感受力、表现力才是作品的灵魂。

中国美术院校的素描课,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基本源自法国与前苏联,同时还有中国绘画传统本身的源流汇入,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在20世纪后半期逐步成为素描教学的隐性纲领。当时,素描作为基础造型教育,基本强调在比例、造型、空间、调子等方面发力,因为全因素的素描的客观性更容易被评估,因此成为了评价学生成绩优劣的基本条件,导致了素描千人一面的样貌。80年代后,学院的美术教育思想得以解放,随之也出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素描作品。

彼时,中央美术学院也针对各门课程都做出更高的要求。如强调素描作业尽量按照自己的理解寻求突破,素描课本身也综合了学生诸多方面(理解力、敏感度、观察力、表现力)的能力。仍然强调课堂写生的重要性,似乎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在美院学习期间,应完成1至2件在学生日后的绘画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品,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有些作品己成为了代表作,并成为教学中的范画。因此我选择了20世纪8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的课堂人物写生,包括油画系夏小万、王沂东、刘小东、張路江、毛焰;中国画系武艺;版画系谭平,王华祥等的作品。同时,特别要强调1988年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素描大展》,展览的倡导者初衷基于对素描的宏观认识及对美术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展出后,让很多业内人士意识到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其学术性,甚至对美术发展起到起到一定作用。

王沂东的《男人体》素描完成于上世纪80年,已试图摆脱“宁方勿圆”及苏派素描意识的影响,之后他的素描基本都是靠具体的形神来说话;夏小万的《男人体》素描和王沂东同一时期完成,强调了对体量、距离、光影的表现等,后来他的素描注重更多则是个人意识的自觉性;谭平的《女青年肖像》完成于1981年,基本还是苏派的训练方式,这种被动描绘方式与他后来更多关注形式的精神性形成的反差有种颠覆的味道;王华祥的《女青年人体》是1987年的大三作业,作品已显示了他素描语言的主动性及创作力,作品的表现手法显然受到了吴作人先生的影响,虽然手的处理稍显逊色,但并没有影响整个画面的松弛度驾驭;刘小东的《老人像》是读大二的作业,相较于三位前辈他几乎完全摆脱了苏派风格,人物形象的特质及貌相的神韵细节在他看来尤为重要,这样看,当前刘小东好的艺术创作状态是有渊源的;武艺的《老人肖像》是大三的写生,当时有人误以为是中年画家所为,相较于白描一直作为中国画的粉本墨稿而言,可以窥见素描对他的启示,才可以让他后来的艺术表达更加敏感与极致;张路江完成于1985年的《老人像》,和刘小东一样基本回到了艺术本体表达,但不同的是他对写生对象的细节感受更为敏锐,表现力更加诚恳,特别是对老人皮肤的处理在当时应该算是素描的异类;毛焰的《男人体》写生已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他可以看到十年来央美基础教学的变化,他对过度表达始终保持着警惕性,完全没有了宁方勿圆等理念的羁绊,也没有了过分强调虚实的刻意,人体的每个部分都有了皮肉相连的表情意识。客观看,若没有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素描教育的开拓尝试,就不会有之后艺术教育新的可能。

就今天而言,什么是素描?为什么学素描?学素描为了什么?似乎很少听到这样的问题了。之所以重提上世纪央美的素描教学,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性回望,也是对素描教育不再是存废热门之辨的反思。因为素描在训练思维、锻炼能力、启迪意识、培养素质方面仍然存在着它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在视觉研究方法与创作实践路径方面依然是一个好的基本起点。不可否认,科技发展导致的现实虚拟化加剧了艺术创作中过度强调形式观念的趋势。素描在艺术教学中也没有了曾经的地位,致使我们日益疏离自然世界和生活的现实。根本上讲,人文教育的价值是使人成为人,而绘画艺术的任务之一便是弥合甚至对抗人与现实的疏离,而素描要求感受和观察对象,写生要求观察和感受我们身处的自然与生活,这不仅有助于解决观念化创作中的模式化,也有弥合分离的虚拟与现实回到客观世界的形而上意义。

希望通过对央美特定时期素描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简析,触发人们针对素描教育多样视角的深度思考。因为素描教学的确承担着对学生观看方式、技术语言、思维方式的培养功能,这样看,素描存在的价值置于当下依然有其意义。

2021年12月16日

注:图片来自网络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男人体 109×59cm 纸上铅笔 1980 王沂东(大学二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男人体 148×72cm 纸上铅笔 1980 夏小万(大学二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女青年肖像 78.5×53cm 纸上铅笔 1981 谭平(大学一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女青年人体 79×54cm 纸上铅笔 1987 王华祥(大学三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女青年人体(局部) 纸上铅笔 1987 王华祥(大学三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老人像 纸上铅笔 1985 刘小东(大学二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老人像(局部) 纸上铅笔 1985 刘小东(大学二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老人肖像 136cm×68cm 纸本水墨 1988 武艺(大学三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老人肖像(局部) 纸本水墨 1988 武艺(大学三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老人像 89×67cm 纸上铅笔 1985 张路江(大学二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老人像 (局部) 89×67cm 纸上铅笔 1985 张路江(大学二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男人体 117×88cm 纸上铅笔 1990 毛焰(大学三年级)

从宁方勿圆到方即方圆即圆-重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央美素描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等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