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演的电视剧,总是充满了口水和争议。
比如热播的《风起洛阳》,因为种种原因推迟了一个多小时播出。
然而,剧还没有播,无数的五星好评和差评先赶来了。
这样的非正常评分让人大跌眼镜。

不仅是《风起洛阳》,就连赵丽颖主演的《谁是凶手》也存在着很严重的水军控评的情况。
根据豆瓣对于这一场风波给出了回应——
“共清理‘非正常评分’两万余条。
其中《风起洛阳》的五星评分12366条,一星评分6610条;
《谁是凶手》的五星评分935条,一星评分1082条。”
可以看得出,因为无数水军的涌入,让电视剧的口碑变得扑朔迷离。
相比较清一色9分好评的猫眼和淘票票,豆瓣算是较为公平和权威的评分平台。
很多观众也会将此平台作为参考是否看剧看电影的标准。
但是针对流量们出演的剧,总是会掀起“粉黑大战”的情况。
粉丝和黑子战斗,普通观众跟着遭殃,也会给影视行业造成很多的弊端。
这就是观众们讨厌饭圈的原因。
就拿《风起洛阳》来说吧。
根据豆瓣提供的数据,剧还没有开播,就有6000多条五星好评。
点赞都有33万,这比打一星的649条要多出将近10倍了。
可见,粉丝们的盲目控瓶,有多么严重。
一部电视剧,偶像出演确实能够给剧带来一定的热度,但是同样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就是会劝退很多厌恶饭圈的普通观众。
在《风起洛阳》里,因为有两位流量明星王一博和宋茜的参演,粉丝评分多围绕两位的演技颜值等各方面盲目夸赞。
黄轩饰演的男一号,演技一如既往得稳。
他的演技,气质和台词功底,都是很适合屏幕的。
将外表邋遢,内心炽热真诚的高秉烛诠释得相当不错。
老戏骨们也是可圈可点。
但是王一博和宋茜的演技,真的需要提升了。
尤其是和黄轩在一起对比,差距马上就出来了。
王一博的人设,是一位“木石之心,异禀之人”的角色,出场一身白衣,清秀儒雅,仍然是不动声色。
过于偶像剧的出场方式,并没有给他带来光环,反而暴露出了演员的短板。
过于“面瘫”,表情不丰富,让人很出戏。
有的网友表示,王一博是偶像出身,和专业演员相比,确实有点为难他,人也需要有成长的空间。
但是观众们也很忙,没有人有义务等偶像们成长。
演员们如果演技不过关,确实会给剧作减分。
另外一位女主演宋茜,演技也是很有争议的。
比如她的台词功底,不知道大家怎么感觉。
老编总是觉得她很刻意在“咬着字”,太过用力让人觉得很”赶“。
有的时候听不清在说什么。
这部剧的演员都是原声出演,本来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但是却自曝其短。
因为有的年轻演员,需要提升的太多了,真的是扛不起台词。
黄轩尽力了,他是真的带不动王一博和宋茜啊。
两位主演的“拉胯”,成为了这部剧的一个很明显的短板。
抛开演员的问题,只说这部剧的话,优点不少,缺点也不少。
这部剧是一部大IP剧,马伯庸的前作《长安十二时辰》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风起洛阳》这部电视剧的质感,美术和画面,还是不遑多让的。
看得出来,是花了大价钱的。
第一集出现的洛阳街道,繁华的坊市,嬉闹的人群,很有质感。
布景,打光都是相当不错的,随便截一张都能当壁纸。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美”的剧了。
查了一下资料,电视剧复原了场景有100多处,占地面积超过了4万平米。
服装5000多套,道具也是1.5万组。
肉眼可见的“大手笔”,可以让观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东都洛阳的繁华。
这样的投资和质感,值得肯定。
但是也有一些小的问题,那就是过于注重大的场面。
全景式的,推移镜头的,过于注重美术,而缩减了剧作的内容和故事发展。
塑造人物才是剧的灵魂。
过分注重“外在”,就很难兼顾到“内在”。
总体来说,电视剧7分的评分还是较为公允的。
一部剧的成功,是导演,编剧,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给偶像控评,维护口碑也要适度,因为不适宜的吹嘘和吹捧,会在一定程度上自曝其短,反而得不偿失的。
为后来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