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袁绍用人学习领导之道:虚心纳谏是多么重要

三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想用武力了结自己的对手,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在开始的时候,实力最强的是袁绍。

袁绍出自于世家大族,家族背景强大,再加上他自己有民士风范,成为天下士人的领袖。在他主政冀州时,名士都归从他,并帮助他以冀州为中心,占领了北方四大部洲,成为当时实力最大的军阀。

从袁绍用人学习领导之道:虚心纳谏是多么重要

袁绍手下谋士不少,有许多还是当时的名士,这一点,就连曹操都羡慕。袁绍手下最著名的谋士是沮授和田丰,但恰恰是这两个人,袁绍没有用好,导致在和曹操的争霸战中一败涂地。

沮授成为袁绍的谋士后,就向袁绍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拿冀州为根据地,然后向东扫荡黄巾残余,再除掉黑山的张燕;然后再再向北消灭公孙瓒、胁迫戎狄,平定匈奴,最后平定河北,合四洲之兵,网罗英雄人才,和曹操等人争夺天。袁绍听从了这个建议,马上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从此,在北方袁绍顺风顺水,没多久就统一了北方,拥有了四州之地,成为一方霸主。

但从此后,袁绍却开始不怎么听沮授的意见了,当汉献帝在流浪时,沮授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应该到长安去把皇帝接回来,然后在洛阳定都,恢复宗庙,以这样的功绩来命令天下,他发那些不听从号令的诸侯,这样一来,天下诸侯还有谁不敢服从你?但袁绍满脑子想的是自己当皇帝,拒绝了沮授这个意见。

从袁绍用人学习领导之道:虚心纳谏是多么重要

袁绍拥有四州之后,让长子袁谭出任青州,还让其他两个儿子和外甥高干各领一舟。沮授劝谏说,这是自造祸端,但袁绍还是不听。后来袁家兄弟在袁绍死后争权,袁氏分裂。

官渡之战前,袁绍打算进攻许县,和曹操进行决战。沮授反对,他向袁绍指出曹操已经奉迎了汉献帝,所以在道义上占有主动。再加上曹操懂军事,会打仗,治军严明,士卒精炼,要超过公孙瓒等人。所以不能和曹操硬碰硬。现在应该进军黎阳,和曹操打消耗战,不出三年,曹操就会因消耗不起而败。但袁绍还是不听,执意要进军官渡。

官渡之战中,沮授又建议袁绍,曹操的粮食和军需物资少,利于速战速决,而袁绍这边粮草充足,所以要打持久战,最终把曹操耗死。但袁绍还是不听,坚持要与曹操决战。结果袁绍被打得打败。

从袁绍用人学习领导之道:虚心纳谏是多么重要

另一位谋士田丰,曾在袁绍打败公孙瓒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袁绍要求曹操将都城迁往鄄城,让天子离自己近一点,被曹操拒绝后。田丰马上建议,以此为借口进攻许县,但袁绍本来就不打算要皇帝,所以拒绝了这个建议。

官渡之战前,刘备背叛了曹操,曹操亲自带兵去征讨刘备。田丰建议袁绍说:“曹操现在去东边那么远的地方去攻打刘备,这肯定要耗费一段时间,现在把我们全部兵力集中起来,去袭击曹操的后方,一战就可以平定。这是一个最佳时机。”

可惜,袁绍因为最喜爱的小儿子病了,心情不好,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

从袁绍用人学习领导之道:虚心纳谏是多么重要

曹操就抓紧时机,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将刘备打败。刘备投奔袁绍,说动袁绍出兵攻打曹操,袁绍觉得有道理,就想出兵。

但这个时候田丰却认为机会已经失去了,就不应该再贸然出兵了,因为曹操已经回来,许都已经是重兵守卫,再加上许曹操用兵神出鬼没,难以抵挡。

最好的策略是凭借黄河天险固守,外部联合天下英雄,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排除兵马,不停地骚扰曹操,让他不得安宁。这样要不了三年,曹操就会被拖垮,那时再出兵打曹操,就易如反掌了。但袁绍却认为时间拖得太长,没有接受这个计策。

许攸

许攸原来也是袁绍的谋士,在曹操和袁绍刚刚在官渡交战时,许攸对袁绍说:“曹操兵少,必然会集中全力来抵抗,许都的守卫就一定空虚。如果派出一支轻骑兵突袭许都,曹军必败。”袁绍却认为没有自己实力雄厚,这个必要,也没有接受这个好计策。

从袁绍的这些谋士的经历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的才能在当时都是属于顶尖的,而且也都在为袁绍着想。但为什么最后袁绍还是被曹操打败了呢?这其中关键是袁绍不会用人。

从袁绍用人学习领导之道:虚心纳谏是多么重要

比如在迎接天子一事上,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觉得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曹操能听得进谋士的意见,马上就接受意见,把皇帝接到了身边。袁绍呢?却只打着想自己说了算的小算盘,没有立刻实施。等到曹操把皇帝抢到身边,袁绍又后悔了,但时机已经丧失,再后悔也晚了。

在官渡时,因为袁绍实力强大,所以曹操手下有很多人都暗中和袁绍勾结,在这个时候,肯定有人劝曹操不要打了。但曹操知道这个计策行不通,没有采纳罢了。

而袁绍在他的谋士们建议让他在曹操和刘备征战时出兵许县、机会失去后建议他消耗曹操、官渡相持时建议他偷袭曹操的后方,这样就可以轻易打败曹操。但袁绍却没有接受。

从袁绍用人学习领导之道:虚心纳谏是多么重要

袁绍在早期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他的对手和他相比,能力不如他,双方一交手,袁绍就能看清对方的弱点。因此,只要谋士以出主意,袁绍就知道能够战胜对方。所以,他就比较能接受意见。

而曹操的能力要远远强过公孙瓒等人,也比袁绍强。所以,袁绍就不知道该怎么对付曹操了,即使别人告诉他应该怎样行动,他也充满疑虑,最后采取了错误的行动,导致失败。

荀彧在比较曹操和袁绍的品行时评论说:袁绍“任用人却怀疑人的忠心”、“遇事迟疑,顾虑重重,缺少决断”,还喜欢出风头,总觉得自己谋略过人。这就导致袁绍虽然能招揽到许多人才,但却不能让这些人才发挥自己的才智,而是独断专行。最后,都导致一些有用的人才离开了他,投奔到曹操那边去了。

所以,要用好人才,最重要的是领导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