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么区别?

在我国古代,同样的王爵,分为“一字王”和“二字王”。而这两者之前,存在哪些区别?个人感觉,这要从“王号”发展史说起。

王爵的分化

在我国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的尊号,存在着变迁。夏朝的君王称为“后”,商朝的君王称为“帝”(比如商纣王的正式尊号叫帝辛),而周朝起,君主的称号为“王”,秦以后则为皇帝。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么区别?

在周朝,王号只能由周天子一个人来使用。因此楚王、吴王等番邦蛮夷虽然也称王,但多是关起门来偷摸使用,一旦遇到天子强势的时候,楚王、吴王则会自去尊号,防止天子讨伐。

战国时代,天子威严不在。诸侯国纷纷称王,最终,秦王政扫平六国,并在王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尊贵的称呼:皇帝。

汉朝以后,刘邦综合周朝和秦朝的制度:自己称皇帝的同时,也搞分封制,分封了一系列的诸侯王——这便是皇帝册封王爵的开始。不过,在晋朝之前,王爵尊号并没有区别,这时期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地位基本没区别:比如齐王并不比中山王等级高,汉中王也不比吴王地位低。不过,这其中存在这样的差别:封地物产差异,决定王爵含金量不同。比如代国比起齐国要穷很多,因此代王要比齐王穷一些。刘邦在世的时候诛杀异姓诸侯王,但唯独没有对长沙王吴芮下手,归根结底在于长沙国太穷。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么区别?

到西晋开始,王爵出现了分化。

西晋朝廷建立后,对王爵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的地位高于郡王。这种等级差异,延续到了清朝。

封号的变迁

随着亲王和郡王的分化出现,在分封王爵方面,也随之出现了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一字王往往是亲王,而二字王往往是郡王。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明朝的中山王徐达,虽然形式上是两个字的封号,但是中山和齐、楚一样,都是先秦时代古国的国名,因此中山王属于特殊的一字王。也有的郡王封号只有一个字,但实际上是郡王,比如楚郡王。虽然封号是一个字,但本质上并非一字王。

在王爵册封方面,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册封,还存在着这样的原则:

皇帝的儿子受到册封,多是一字王,而太子的儿子受到册封,多是二字王:比如李建成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弟李世民是秦王(属于一字王),而李建成的儿子们多是二字王(郡王)。倘若李建成当年做了皇帝,那么其儿子们则会进位成为亲王。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唯恐朱家子孙吃苦,于是给大明朝立下规矩:亲王的嫡长子将来继承亲王爵位,受封为一字王。其余儿子则一律册封为二字王。比如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由于不是桂王嫡长子,因此被明朝朝廷册封为永明王(二字王),南明隆武朝廷时期,隆武帝考虑桂王的王爵后继无人,于是册封朱由榔为桂王。朱由榔由此成为一字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