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麼差別?

在我國古代,同樣的王爵,分為“一字王”和“二字王”。而這兩者之前,存在哪些差別?個人感覺,這要從“王号”發展史說起。

王爵的分化

在我國曆史上,最高統治者的尊号,存在着變遷。夏朝的君王稱為“後”,商朝的君王稱為“帝”(比如商纣王的正式尊号叫帝辛),而周朝起,君主的稱号為“王”,秦以後則為皇帝。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麼差別?

在周朝,王号隻能由周天子一個人來使用。是以楚王、吳王等番邦蠻夷雖然也稱王,但多是關起門來偷摸使用,一旦遇到天子強勢的時候,楚王、吳王則會自去尊号,防止天子讨伐。

戰國時代,天子威嚴不在。諸侯國紛紛稱王,最終,秦王政掃平六國,并在王的基礎上,制定了更尊貴的稱呼:皇帝。

漢朝以後,劉邦綜合周朝和秦朝的制度:自己稱皇帝的同時,也搞分封制,分封了一系列的諸侯王——這便是皇帝冊封王爵的開始。不過,在晉朝之前,王爵尊号并沒有差別,這時期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地位基本沒差別:比如齊王并不比中山王等級高,漢中王也不比吳王地位低。不過,這其中存在這樣的差别:封地物産差異,決定王爵含金量不同。比如代國比起齊國要窮很多,是以代王要比齊王窮一些。劉邦在世的時候誅殺異姓諸侯王,但唯獨沒有對長沙王吳芮下手,歸根結底在于長沙國太窮。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麼差別?

到西晉開始,王爵出現了分化。

西晉朝廷建立後,對王爵分成兩等:親王和郡王。親王的地位高于郡王。這種等級差異,延續到了清朝。

封号的變遷

随着親王和郡王的分化出現,在分封王爵方面,也随之出現了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差別。一般情況下,一字王往往是親王,而二字王往往是郡王。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明朝的中山王徐達,雖然形式上是兩個字的封号,但是中山和齊、楚一樣,都是先秦時代古國的國名,是以中山王屬于特殊的一字王。也有的郡王封号隻有一個字,但實際上是郡王,比如楚郡王。雖然封号是一個字,但本質上并非一字王。

在王爵冊封方面,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冊封,還存在着這樣的原則:

皇帝的兒子受到冊封,多是一字王,而太子的兒子受到冊封,多是二字王:比如李建成在世的時候,他的弟弟李世民是秦王(屬于一字王),而李建成的兒子們多是二字王(郡王)。倘若李建成當年做了皇帝,那麼其兒子們則會進位成為親王。

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什麼差別?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唯恐朱家子孫吃苦,于是給大明朝立下規矩:親王的嫡長子将來繼承親王爵位,受封為一字王。其餘兒子則一律冊封為二字王。比如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由于不是桂王嫡長子,是以被明朝朝廷冊封為永明王(二字王),南明隆武朝廷時期,隆武帝考慮桂王的王爵後繼無人,于是冊封朱由榔為桂王。朱由榔由此成為一字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