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从太平军小卒变成淮军名将,被陆军赶了出来,却成了海军统帅

丁汝昌是淮军乃至清军中的一个异类,出身于“发匪”,成名于淮军陆军,最后却亡于北洋海军。

他出身贫寒,所以才会被太平军裹挟,也正因为被太平军裹挟,才有了后来意气风发的北洋水师丁提督。

他18岁投入太平军,和当时多数太平军一样,也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谋一条出路,老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生活真要过得去,他当然也不愿意投入朝廷眼里的“贼军”当个丘八。

他从太平军小卒变成淮军名将,被陆军赶了出来,却成了海军统帅

丁汝昌投的是太平军哪一部呢?程学启部,这位程将军后来背叛了洪、杨,投入了曾国藩麾下,然后成了湘军一时之名将。

程学启即便在洪、杨一方也能声名鹊起,只不过投了曾国藩之后有了更好的舞台让他施展身手而已。

程学启之所以会投入湘军,说起来也是曾国荃用了不太光彩的手段,当时程学启驻守安庆,曾国荃久攻不下,便让人去将程学启的养母和养母的亲生儿子给绑到了军营,然后恐吓程母,你不让程学启投降,本将军便砍了你这亲儿子!

程学启孝顺,听完养母的一番话之后,心有所动,随后此事被主将叶芸来发觉,程学启恐叶芸来对自己不利,于是率数百人直奔湘营,后为湘军攻占安庆立功,从而获得了曾国藩的信任。

丁汝昌恰好和程学启交情不错,所以,他也跟着程学启背叛他们的“上帝”转投湘军了。

程、丁二人投了湘军,为了获取曾国藩的信任,也为了在湘军中站稳脚跟,理所当然地得给曾氏递上一份投名状——当“带路党”,和湘军一起攻打安庆。

湘军攻下安庆之后,程学启升任游击,丁汝昌当然也不例外,升任了千总。

后来,曾国藩让李鸿章去组建淮军,一则为了让李鸿章能够迅速完成淮军的组建工作,二则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淮军,所以从湘军这边拨了一批军官过去,程、丁二人又恰好是安徽人,因此被划给了李鸿章。

丁汝昌自此便在李鸿章手下冲锋陷阵,获得了李鸿章的赏识,然后一路高升了。

他从太平军小卒变成淮军名将,被陆军赶了出来,却成了海军统帅

丁汝昌之投“发匪”,多有不得已之处,哪怕后来投入湘军,也同样如此,说到底那时候的丁汝昌只是随波逐流而已。

他在太平军中,是为了吃一口饭。

他背叛太平军而投入湘军,是因为程学启。

但是到了湘军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他不用再为了吃饭而发愁,可是打仗这么危险,又是为了什么?说他是为了清朝,恐怕也没人会信,说白了他所图者不过“升官发财”四字而已。

这也是一个小人物的蜕变,一个小兵如果不想当将军,如果不敢想当将军,那他只能永远是一个小兵。

人一旦有了目标,才会去拼,并且是一边拼一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1862年刘铭传率铭字营和程学启的开字营攻打四江口,丁汝昌也是这时候被刘铭传看中,然后让李鸿章调他到铭字营。丁汝昌一入铭字营,便深受刘铭传器重,让他统领马队,从步兵到骑兵,丁汝昌仍然游刃有余。

因为他不仅作战英勇,并且善于学习和总结作战经验,这也正是刘铭传和李鸿章看重他的原因所在。

也正是有这股劲在,他才能成为湘军、清军中的一个异类。

他从太平军小卒变成淮军名将,被陆军赶了出来,却成了海军统帅

丁汝昌后来因为裁撤马队之事彻底和刘铭传闹翻,并且险遭杀害,也正是这次经历才彻底地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

他和刘铭传闹翻之后,当然不甘心一直在家赋闲,所以跑去找李鸿章,李鸿章不用猜也知道他的来意。

可是,丁汝昌毕竟出身“发匪”,又和刘铭传闹得这么僵,再将他安排到淮军陆军当中显然不妥当,恰好此时李鸿章兴起“海防”,正有意创建海军,所以打算让他来统领海军。

当时左宗棠也盯着丁汝昌呢,他也很欣赏丁汝昌这个悍将,想把丁挖到自己的楚军中,然后和自己一起收复新疆。倘若当时丁汝昌去了,那他的人生便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了,但李鸿章又怎么可能放他去呢?

许多人说李鸿章让丁汝昌统领海军,是以外行指挥内行,是后来北洋舰队覆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但实际上,丁汝昌在欧洲期间多次进行过考察,即便回国后也在不断地在学习,李鸿章说他“与中西各员研究观摩,颇有心得”、“于西国船炮制造,运用之妙,体会更深”,或有夸词,可再不济也算是半个内行。

当然,对于海军之败,丁汝昌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只是刘步蟾这样的海军高材生尚且无措,丁汝昌又能有神办法呢?

他从太平军小卒变成淮军名将,被陆军赶了出来,却成了海军统帅

海军之败,甲午之败,说到底还是因为李鸿章和慈禧。

丁汝昌是有战略眼光的,他在1894年便提出为主力舰配备18门克虏伯快炮和3门新式后膛炮,可清政府什么态度?

慈禧忙着给自己办60岁的万寿节呢!丁汝昌这提议得花60多万两白银,别做梦了!李鸿章呢,当然也一切惟慈禧马首是瞻,哪敢答应给丁汝昌钱。

倘若这笔钱花了,再怎么样也能多撑一会吧?

别看李鸿章办海军办得响亮,可实际上海军衙门在当时只是让诸公多了一个更捞钱的地方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海军都给办到颐和园的昆明湖里去了,打着在昆明湖办海军学堂的旗号使劲修园。

清政府的不在乎和李鸿章的战略失误,丁汝昌、刘步蟾之辈又能如何?

不过,丁汝昌在兵败之际吞食鸦片自尽,倒也保全了自己的身后名,不负“以身许国”之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