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sir
隋唐的历史纷纷扰扰,但是他们的外交政策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征服东北的高勾丽这个国家。
高勾丽到底做了什么缺德的事?为什么隋唐的四代帝王不惜耗费国力财力一定要发兵灭掉这个小国?
高勾丽是公元1世纪至公元11世纪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地方政权,虽然是个弹丸小国,但是在当时也算一个小霸权。

高勾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他为核心体系的,不向中原朝拜纳贡称臣的独立政权。
不光如此这个小国还强迫黑水靺鞨和百济新罗对他俯首称臣,这样就挑战了与中原大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这让中原的王朝难以忍受,因此几代帝王都铁了心了,几次发兵要灭掉这个小霸权。
隋文帝时期隋朝就把灭掉高勾丽作为国策来执行,隋文帝杨坚向高勾丽的国王下诏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意思是说,你们这个弹丸小国虽然有辽水作为天险,但是我只要派一个将军就能灭掉你们。
杨坚显然是有实力的,是一代明君。他对于高勾丽是直接命令他们称臣。
高勾丽根本听不进去,继续侵袭中国的辽西,
因此隋文帝就命令汉王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带领30万大军去灭掉这个弹丸小国,隋朝面对这个小国是非常认真的,分了水陆两,水陆两路去进攻这个小国,但是运气实在是太差,陆军部队在途中遭遇了瘟疫,非战斗减员非常的严重。
而水军部队则遭遇的风浪,还没有到达?高勾丽就死掉了十之八九。
隋文帝的计划也就这样流产了。只能说高勾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它的国运则是非常的好的。
而隋炀帝即位之后虽然说是荒淫无道,但是他依旧热衷于灭高勾丽。他先是先后三次御驾亲征,摆出了一副死磕到底的架势,但是高勾丽还是没有被他征服,
第一次他认为高勾丽有不臣之心于是直接征讨。率领大量的兵卒,宣称有两百万人去攻打?高勾丽。
然而隋炀帝犯了轻敌冒进的毛病,虽然攻破辽东城,但是中了高勾丽大将的诱敌深入之计。
面对平壤城的顽强,隋朝军队被迫还师,
第二次和第三次是连续进行的,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民力。中原大国,爆兵的能力是非常强悍的,但是面对高勾丽这个打不死的小强隋朝虽然是大军压境,但是终究还没有取得成功,
而且第三次高勾丽让隋炀帝,摊上大事的因为耗费了太多的民力,
所以老百姓开始不满了。
老百姓互相传唱一首叫做《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歌曲鼓动造反。他们表示宁可造反也不愿意去上辽东去送死了。
于是各路起义军纷纷出现。比较著名的有瓦岗寨、李密起义、李渊起兵等等。最终演化成大规模的内乱!
而隋炀帝也无力镇压,不光自己丢掉的脑袋,而且隋朝的天下也易主了。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对于隋炀帝做的事情作出了检讨,凡是隋炀帝做的不对的地方他坚决不做,但是对待高勾丽这件事上他执行的政策居然和隋炀帝一模一样。
第1次唐太宗带领了15万大军亲自征讨高勾丽。虽然没有得到全部的胜利,但是至少斩杀了高勾丽4万多人,差一点灭掉的高勾丽。在随后的战斗中,唐太宗利用小规模的部队对高勾丽进行游击战,让高勾丽的军队疲于奔命。高勾丽王也是支撑不了了让他的儿子到唐朝来谢罪。
唐太宗显然要比隋炀帝高明的很多。虽然最终没有灭掉高勾丽这个地区小霸权,但是也让?高勾丽疲于奔命,陷入了兵疲粮荒的境地。
最终收尾的工作留给了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在李治即位之后他派遣大将苏定方学能为等,灭掉了高勾丽。
这时候唐朝军队非常的强悍,再加上有名将加持和高勾丽的内乱,最终高勾丽被唐高宗灭掉。隋唐君王的心愿最终也就结束了。高勾丽妄图做地区小强白日美梦就这样被打碎了,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又继续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