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旦武将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且长期兵权在握对当朝的统治者都是一种威胁,于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罪名“功高盖主”逐步形成,历史上有不少名臣并无大错,却因此丧命,例如白起、岳飞、韩信等人皆是如此,然而在唐朝却有这么一个名将,历经七朝不倒,受尽皇帝猜忌却又能以高情商而得以善终,此人便是唐朝名将郭子仪。

在以军功立世的大唐,从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并不是每个军人都有出头之日,无数的战士倒在战场上,后世连名字都无法得知,这一点郭子仪算是幸运的。
安史之乱爆发时,郭子仪已经58岁,从当时的平均寿命上看,算是一个半只脚踏进棺材的老人了,而且郭子仪的官位仅仅只是一个太守而已,在名将尽出的大唐,郭子仪想要青史留名,几率太小了。但机会无时不刻存在,改变郭子仪一生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郭子仪临危受命,率大唐军队收复了河北、河东等被叛军占领的地区,后被封为兵部尚书,从此成为一代传奇。
不少人觉得郭子仪一生闪耀,并没有受到皇帝猜忌,所以才得以善终,事实上并不是,安史之乱后,郭子仪伺候过三个皇帝,皆对这个手握兵权的权臣充满了猜忌。
唐肃宗听信大太监鱼朝恩谗言,解除郭子仪兵权;代宗解除过郭子仪兵权;德宗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采取措施,分解郭子仪的权力。事实上,郭子仪与皇权的矛盾并没有少发生,最著名的就是“醉打金枝”事件,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打了公主还扬言,你老爹是皇帝,是因为我老爹不想当皇帝,这种大逆不道无论哪个朝代都可以问斩的,但皇帝却笑称,这是人家夫妻之间的气话,哪能当真,还把公主送回了郭府,此事到此结束,成为一代佳话。
但是不久之后,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挖,这在古代可是大事,所有证据都指向了大太监鱼朝恩,满朝文武都怕领兵在外的郭子仪会以此向朝廷发难,但郭子仪却上书检讨自己没有约束士兵。这是什么操作?自己父亲坟墓被抛了,以郭子仪的地位却没有深度调查追究,为何会如此?因为郭子仪知道,这件事追究不得,嫌疑最大的鱼朝恩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受到皇帝信任,如果继续调查,查到皇帝身上,这件事就不是小事了,这就是郭子仪的忠与情商。
郭子仪之所以能够善终,除了众人所知的高情商外,他有办法让皇帝知道自己很忠心。有一次,郭子仪兵权被收后,郭子仪部下通过兵变迫使皇帝让郭子仪官复原位,而郭子仪重新夺得兵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兵变的40多个将领军法处置。此后,皇帝想解除郭子仪兵权,郭子仪就主动请求皇帝收回兵权;皇帝觉得郭子仪重兵在外有威胁,郭子仪就主动请求留在京师,可以说郭子仪以他的各种方式告诉皇帝,我没有危险,你想我干嘛都可以。历史告诉我们,郭子仪是成功的。
85岁高龄,子孙与皇室联姻,藩镇大佬尊敬他胜过皇帝,享尽荣华富贵,历经七朝不倒,又能得以善终,古今中外,唯独郭子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