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京城外,旅长高致嵩下达最后命令:引爆全部手榴弹集体殉国

作者:千年历史千面游

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外雨花台阵地。国民革命军264旅旅长高致嵩用眼睛看着面前残破不缺的工事,以及浑身是伤的士兵,壮怀激烈!他们缺衣少穿,缺粮少弹,但仍然拿出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与侵略者作战。自从开战以来,他们就没有人想过放弃。但是,真的已经是最后了!现在他们手中的弹药基本打光,全旅的武器就还有几颗手榴弹。怎么办?高致嵩问着自己,也把询问的眼光投向手下的士兵。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的目光,都是同样的坚定!死战不退!我们要在这块阵地上留下最后一滴血!于是高致嵩说话了:“传我的最后命令,把所有的手榴弹都拿出来,敌人如果过来了,让我们把爆炸声当成最后自己的誓言!”

南京城外,旅长高致嵩下达最后命令:引爆全部手榴弹集体殉国

高致嵩是广西岑溪岑溪人,幼年时读过私塾,主要攻读经史,有些学问。后来,家里觉得读旧书没有意义,便把他送到了岑溪县立中学学习。毕业后,高致嵩当了一名小乡村的小学教员。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从军救国的梦想。于是在1924年的冬天,高致嵩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26年毕业之后,他正式入伍参军,在部队中陆续担任排、连、营长等职务,参加过北伐战争以及军阀混战。1930年,高致嵩奉调去南京卫戍司令部任职。不久,国民政府的警卫第二师被改编为陆军第88师,高志嵩升任师中校参谋。他当时的直属上级,是著名的抗日名将俞济时。

南京城外,旅长高致嵩下达最后命令:引爆全部手榴弹集体殉国

1932年,日本侵略者开始对上海发动进攻,著名的淞沪抗战爆发。高致嵩随部队开赴上海,在庙行、蕴藻浜一线进行防御,支援19路军的对日作战。高志嵩作战英勇,身先士卒,经常在第一线与敌人拼杀。当时的中国军队武器落后,高致嵩就组织部队和敌人进行肉搏战。在大小麦家宅之战中,他在肉搏战术发挥了奇效,给了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后来,高致嵩又去守卫江湾、闸北一带的防线,不幸腿部中弹,被迫撤回后方休养。伤好之后,他调任湖北省保安团的营长,负责黄陂一带的治安防卫。1934年,他追随俞济时担任了浙江省保安处补充团的上校团长,后来补充团改编为第三团,高致嵩就任三团团长。

1937年八月,淞沪战役爆发,高致嵩率领浙江省保安处的一个团开赴上海,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264旅。264旅的防线在闸北持志大学、五洲公墓一带,他们在这里凭借房屋和路障、工事,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中,264旅旅长黄梅兴被炮弹弹片击中,不幸牺牲,高致嵩火线被提拔为264旅少将旅长。

南京城外,旅长高致嵩下达最后命令:引爆全部手榴弹集体殉国

高致嵩获得了更大的权利,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继续率部同日军进行肉搏战,一次次地将敌人击败。在守卫上海北站的时候,高致嵩夜袭日军,获取了极大的战果。只可惜,由于中日双方实力悬殊太大,1937年11月,淞沪战役以国民党军队的失败而告终。这一战虽然打破了日本人要“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猖狂论调,但是也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264旅战力几乎折损一半。

南京城市中国古都,当年的南朝六朝以及明朝,太平天国等政权,都曾经定都于此。用明太祖朱元璋的话说,南京城有帝王气象,是“虎踞龙盘”。南京北面有长江天险,后侧有紫金山巩卫,前有照后有靠,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淞沪会战之后,日军从上海方向南京展开进攻,南京城外除了紫金山等少数高地之外,根本无险可守。更何况,中国海军羸弱,日军的军舰已经可以开进长江,从背后对南京城进行打击。原本的前有照后有靠,变成了前有狼后有虎,南京城确实已经到了无法守卫的地步。况且,国民党军队刚刚打完淞沪会战,元气还没有恢复,此时已经没有实力再和日寇硬拼了。

南京城外,旅长高致嵩下达最后命令:引爆全部手榴弹集体殉国

那该怎么办?很多人的意见是放弃。名将白崇禧甚至在作战会议上公开的对蒋介石说:“部队在上海都打残了,退到外围还没喘过气来,这么短时间内怎么可能恢复元气?也根本谈再打一场艰苦的保卫战。你要听我的,南京就干脆放弃吧。只要宣布南京是不设防城市,国际社会可能就会介入。”一向听蒋介石命令的陈诚,此时也说话了:“我虽然不知道领袖的意图,但我可以保证,您让我守,我肯定打到底;您要叫我撤,我绝不在南京多待一分钟!”陈诚此言引起了在座高官的一片骂声,“你这不是废话吗?”

蒋介石自己又何尝不想放弃南京,但是南京毕竟是首都,自己主动放弃的话,影响实在太大,他必须要找一个人替他说出这句话。本来他和四川的军阀刘湘是有默契的,但是事到临头刘湘也不敢出头了,在家装病没有参会。此时一级上将唐生智突然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说:“南京确实是一块绝地,但是你们也别忘了,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他是我们的首都!是我们孙总理的陵墓所在地!作为军人,我们不应该背弃国父的教诲。即使为了保卫国父的陵墓,我们也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既然你们大家都没什么好主意,那就由我来死守南京吧!”

南京城外,旅长高致嵩下达最后命令:引爆全部手榴弹集体殉国

蒋介石闻言也无可奈何,只能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区司令。唐生智到任后立刻制定了“焦土抗战”的防备策略,将视线所及的障碍物,比如民房,树木之类的,全部砍光烧光。同时,为了不让敌人接近城墙,他在城外十公里处设立了不少的路障和阵地。最后,他还命令宋希濂,烧掉长江附近的渡船,以示破釜沉舟之意。

这一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是非常悬殊的。日军参战共有25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围城部队,真正负责进攻的是五万人。而中国守军方面,在账面上是有18万人的,但是由于刚刚参加完淞沪会战,大部分的部队都不是满编,有的缺的还很多,所以实际到位的人数只有八万人左右,这其中还包括没怎么受过训练的三万新兵。在这种情况下,264旅便被当做一支主力部队,防守雨花台阵地。

南京城外,旅长高致嵩下达最后命令:引爆全部手榴弹集体殉国

12月初,日军发动进攻,很快便突破了外围的第一道防线。之后,日军对守城的中国军队进行招降,但是没有人理睬他们。12月12日,日军对雨花台,通济门,光化门,紫金山等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在雨花台阵地的正面,是日军第114、第6两个师团,他们在大炮、坦克、飞机的协同下,对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第88师右翼的第一道防线在剧烈的炮火中被化为齑粉,剩下的人只能退守第二道防线。此时,88师的阵亡人数已经达到6000多人。264旅因为坚守核心阵地,损失尤其惨重。

随着敌人的不断冲锋,264旅的弹药逐渐接续不上。高致嵩不得不使出自己压箱底的那一招:肉搏战。以当时中国两军武器相差之悬殊,肉搏战是唯一可以将双方战役拉倒持平线的一种战法了。高致嵩手持大刀,大喊着向敌人冲去!264旅的士兵们在旅长的感召下,纷纷拿起大刀或者是刺刀,向日军发起了反冲锋!

但是,此时日军的士兵,都是一些训练有素的老兵,他们的拼刺技术和肉搏能力非常之强,作战意志也超乎想象。264旅的战士们不断阵亡,高致嵩自己,也被一个日本士兵咬掉了一只耳朵,鲜血直流。即便如此,他也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与敌人战斗。就这样,在日军炮火和刺刀的不断打击之下,264旅几乎全部拼光!此时,他们身后已经没有了援军,所有官兵都陷入了绝境!

南京城外,旅长高致嵩下达最后命令:引爆全部手榴弹集体殉国

在这个最后的时刻,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高致嵩看着雨花台上残破不堪的工事,下达了最后的命令!仍然活着的264旅官兵将剩下的手榴弹全部拿出来,拧开杆,拉出引线套在了手指之上。

此时,日军发起了新的冲锋。对面的阵地上已经没有了反击的枪火,也没有了拿着大刀冲下来的士兵,只有一片宁静。可当他们冲上来之后,却看到了一双双坚毅的眼睛,以及一股股白色的浓烟!“轰!”,随着一声声剧烈的爆炸声,264旅的官兵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连旅长高致嵩在内,所有战士全部壮烈殉国,无一生还!

随着雨花台的失守,唐生智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因为部队指挥的混乱,原本的撤退变成了溃退,最终成功撤到长江北岸的部队连守城部队的一半都不到。而南京城的中国百姓更是陷入了一场噩梦之中,多达三十万老百姓的冤魂葬送在了侵略者手中!这是一场历史的悲剧,但同样也曾经见证过中国军人的悲壮与坚持。

历史已经远去,中国已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是为拯救民族危亡而牺牲的人却不应该被忘记!不管政治立场如何,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他们只有一个身份:中国军人!不管历史如何演变,他们都无愧英雄之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