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位让中国王朝稳定发展四十年的女子,无心皇权,却被迫走到台前

西晋王朝的混乱和无能,导致五胡乱华,中原沦丧。司马睿逃到建康,建立东晋后,皇帝们的表现也很不让人满意。幸好,东晋有士家大族的支持,勉强能够维持下去。

在东晋建立过程中,王氏家族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有“司马与王共天下”的说法。皇权巩固后,司马皇帝却一个连着一个短命,龙椅上走马灯似地换着主人。真正支撑着皇权的是褚太后,一生经历六帝,保持了东晋王朝的稳定。

一位让中国王朝稳定发展四十年的女子,无心皇权,却被迫走到台前

褚太后名褚蒜子,是东晋第四个皇帝晋康帝的皇后。她出身当时的名门褚家,父亲是卫将军褚裒。褚蒜子一成年便嫁给琅琊王司马岳,公元342年,晋成帝驾崩,司马岳成为晋康帝,褚蒜子被立为皇后。

仅仅两年后,晋康帝病逝,褚蒜子又变成了皇太后。东晋皇帝的寿命普遍很短,活过三十岁的都不多,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褚太后两岁的儿子司马聃即位,太后开始临朝称制。此后四十年里,褚太后多次还政给皇帝,又不得不多次临朝,也算是创下了一个记录吧。

褚太后临朝时也就20岁左右,对国政显然是没什么经验的。不过,东晋王朝的皇权本身就不强,朝中有士族高官,郡县政务更是控制在地方豪族手中。这样一来,需要皇帝处理的公务就不多了。

一位让中国王朝稳定发展四十年的女子,无心皇权,却被迫走到台前

褚太后最为人称道的是,她没有像汉朝太后那样大封娘家人,造成庞大的外戚集团。不仅如此,她回到娘家,坚持以原有的礼仪对待长辈。从而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称颂。

随着小皇帝司马聃的长大,褚太后临朝十三年后,主动还政,退居后宫。对于没有政治野心的褚太后来说,这样的结局是令人满意的,终于可以摆脱朝政,安静地休养身心了。哪知,她的临朝称臣其实才刚刚开始。

司马聃只当了三年多皇帝就死了,比他父亲活得更短,而且还没来得及留下子嗣,于是立司马丕为皇帝,他是晋成帝的长子,晋康帝的侄子。

不过,司马丕对政事不感兴趣,喜欢像魏晋名士那样,吃药食散,迷信方士,没多久就病倒了。大臣们见皇帝病重不能理政,只能把褚太后又请出来,重新临朝。

一位让中国王朝稳定发展四十年的女子,无心皇权,却被迫走到台前

司马丕的病拖了三年,终于熬不下去,死时也只有24岁。褚太后再立他的弟弟司马奕为帝。这个司马奕此时已经23岁,看上去能够有所作为。但是,东晋的朝政已经被桓温所控制,桓温已心生自立之意,对司马奕很是不满。

桓温借口司马奕喜好男宠,所生三子可能都不是亲生,逼褚太后下诏废了司马奕的帝位,重新做回东海王。没想到的是,这个司马奕皇帝没做成,寿命反而长了许多,一直活到四十五岁,比其他东晋皇帝都好得多。

由此可见,褚太后虽然临朝称制,但实权并不完全在她手上,桓温凭借北伐之功,掌握了朝政大权,距离谋朝篡位只剩一步之遥。褚太后是个平和的人,威望极高,却没有自己的私人势力,很难与权臣对抗。

一位让中国王朝稳定发展四十年的女子,无心皇权,却被迫走到台前

在桓温的坚持下,原先的丞相司马昱被立为皇帝。司马昱当时已有52岁,是司马睿的儿子,辈分极高,并且与桓温是有很深的矛盾,桓温自然不会把大权交还给他。司马昱多次与其抗争,都没有结果,登基仅八个月,便忧愤而死。

桓温也未能圆了自己的皇帝梦,他胆子不够大,在谢安等士家的抵制和拖延下,还没坚持到篡位程序的走完,便一命呼呜了。司马昱的儿子司马曜称帝,年仅十岁。大臣们又把褚太后请了出来,第三次临朝称制。

褚太后早就无欲无求,只愿朝政平稳,便重新走前台,主持大局。其实司马曜和褚太后是平辈的叔嫂关系,严格地说,不能称太后。不过,东晋的皇帝位子混乱惯了,也就没人在乎这一点。

一位让中国王朝稳定发展四十年的女子,无心皇权,却被迫走到台前

四年后,司马曜成年,褚太后马上还政给他,这次她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公元384年,褚太后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司马曜以太后礼仪将她安葬于崇平陵。

褚太后一生辅佐五位皇帝,临朝称制约四十年。她没有政治野心,每次临朝都是出于无奈,却保持了东晋王朝的稳定,使江南地区得到休养生息和开发。这与东晋士族势力的强盛,皇权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也有很大的关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