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料定天下三分。说的就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给他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备受后世的推崇,被称为千古绝唱。可是,这个《隆中对》究竟有没有问题呢?我们从它的执行来看,最终它没有成功,那么它肯定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隆中对》的主要内容是,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先取荆益,后分兵两路北伐,一路由刘备率领,出兵关中。另外一路由一员上将率领,出兵宛洛。这样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我们看这个《隆中对》,里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主观臆测的成分。这样,按照合理的部分进行的行动获得了成功,而不合理的部分造成了失败。可以说,刘备是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作为一个战略设想,《隆中对》的合理部分是,首先,它明确提出了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明确指出,刘备集团最大的、不可调和的敌人就是曹操。而刘备能够争取的盟友就是孙权。要对抗曹操,只有联合孙权才有可能。

第二,它指出了刘备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夺取荆益,建立基业。刘备当时兵微将寡,在刘表的地盘寄人篱下。他没有发展的方向,在彷徨忧虑之中。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可谓一下子打开了刘备的视野,使得他如拨云而见青天。刘备戎马半生,只是在战争的漩涡里拼杀,还没有深切的去想这样的战略方案。这样,刘备对将来有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按照《隆中对》里的合理部分,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并且利用赤壁之战的战果,占据了荆州里面的五郡,出兵益州。

经过激战,刘备先灭刘璋,后占汉中,占领了整个益州。这时,刘备的事业达到顶峰,他也进位汉中王,占领上庸,准备进行《隆中对》的下一步计划。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但是,在这个时候,《隆中对》中的不合理的成分也显现了出来。它直接给刘备集团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当关羽进行《隆中对》两路北伐的第一步,夺取襄樊,为下一步出兵宛洛做准备的时候,一切都出现了变故。

关羽在发动襄樊战役的时候,时机、战术、兵力都占选择得当,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可是,当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孙权为首的东吴集团突然败盟,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关羽在回军时候,部众离散,只得走保麦城,被东吴擒杀。结果,《隆中对》的后半部分没有实施就夭折了。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为什么《隆中对》的后半部分,分兵两路北伐的规划,没有执行就破产了呢?这是因为,这一部分是诸葛亮脱离实际的设想,严重违背了现实。因此,才会遭到了失败。

这一部分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孙权的态度计划进去。在整个《隆中对》中,对孙权的东吴集团就只有一个评判,那急速“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在规划的北伐时的战略,也只对孙权集团有一个预判,那就是“外结好孙权”,可是如何结好却只字未提。似乎孙权与刘备的结好是理所当然的。

这只说明了诸葛亮的《隆中对》里的一厢情愿。诸葛亮根本就没有重视东吴集团,没有认真研究东吴的战略企图。他根本就没有把孙权败盟的可能性计算在内。这是导致《隆中对》失败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东吴是一个独立的集团,它的三代君主都有争夺天下的企图。孙坚、孙策两次进出中原,但都壮志未酬。到了孙权这一代,虽然孙策对孙权的评价是,孙权有保有江东之能,但是,孙权也是有争夺天下的志向的。

孙权和周瑜、鲁肃、吕蒙都有全据长江,北向争夺中原的意图。但是,随着周瑜早死,孙权屡次出兵淮南失败,使得孙权开始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在这种考虑下,孙权把全据长江,保有江东放在了首位。这就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发生了战略冲突。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按照《隆中对》的设想,荆州是两路北伐中的指向宛洛的一路的出发地。刘备是绝不可能让给孙权的。而孙权为了全据长江,保证自身的安全,他必须要占有对自己至关重要上游的荆州。这个问题,是双方的主要矛盾。

由于这个根本上的战略矛盾,不解决好荆州的归属问题,刘备结好孙权是不可能的。可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根本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一句简单的结好孙权,没有任何具体的措施,这是战略上巨大的疏漏。

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两路北伐的方案是基于结好孙权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结好孙权,那么他后面的两路北伐就是一句空话。可是,我们可以看到,他没有做如果不能结好孙权的预案。这使得后来刘备集团面对东吴集团的败盟时,根本就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而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汲取了失败的教训。他按照当年郭嘉给他的战略,判断刘备和孙权“急则相保,缓则两图之”。对刘备和孙权采取守势,最终等到了两者自相残杀的一天。

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没有曹操的发展的观点,它只是一厢情愿的预计孙刘联盟牢不可破,可没有想到,孙权集团也是有自保的战略需求。这使得在刘备的实力大大加强,而且占有上游,对孙权集团的威胁远远超过曹操的时候,孙权集团的态度会发生急剧的转化,甚至反目成仇。

为什么说刘备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得《隆中对》遭到了失败。而《隆中对》的两路北伐,似乎有兵力分散的嫌疑。但是,如果和孙权结好,在荆州方面,有孙权的协助,是可以胜任的。如果和孙权交好,那么真的会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里说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但是,由于忽略了孙权集团的需求,没有发展的眼光,使得孙权最终败盟,使得《隆中对》最终半途而废。而且,由于没有做出自己实力增强,会引起孙权集团态度的转变时的预案,这使得刘备集团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挫败。因此,刘备集团可以说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