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慕兰:最美女特工,曾救中共于危难,后蒙冤17年110岁去世

黄慕兰:最美女特工,曾救中共于危难,后蒙冤17年110岁去世

黄慕兰

2017年2月7日,在浙江省医院的ICU病房,一位110岁的老人永远地停止了呼吸,她的名字叫做——黄慕兰。

看到这个名字,您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是对于曾经跟她共事的一些人您肯定十分熟悉,周恩来、陈赓、李克农、关向应、邓颖超……这些人都曾经是黄慕兰的战友。

而我们之所以不知道黄慕兰这个名字,皆因为她一直奋斗在一条秘密的战线上,过着潜伏的生活。

黄慕兰,作为中共的早期地下女特工,在她几十载的潜伏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时刻,很多时候正是靠着她的智慧,才挽救了我党乃至中国革命的前途。

黄慕兰跌宕起伏的人生,不仅充满传奇,更是是20世纪中国社会风云和革命历程的一个侧面反映。

周恩来曾称她为“我党百科全书”与“党的奇兵”;中共特科元勋陈赓曾说:“黄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1907年7月,黄慕兰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的父亲黄颖初不是个一般的人物,非常的有学识,曾经是谭嗣同的幕友,与詹天佑长期共事。

黄慕兰自幼便聪颖好学,在12岁那一年被父母送进长沙周南女校。

周南女校是著名教育家朱剑凡首创于1905年,他“毁家兴学”,将长沙泰安里私宅改成校舍。

这所女校在近代教育史上可谓是赫赫有名,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女学生,如向警予、蔡畅、杨开慧、丁玲等。

在周南女校,黄慕兰第一次接触到革命思想,这些思想给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但是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女子在人身权利方面,实在是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这黄颖初按说是个非常有见识的人了,但是还是跳不出包办婚姻的思想。

在黄慕兰十六岁那一年,在父母的包办之下,黄慕兰结了婚。不幸的是,黄慕兰的丈夫是一个抽鸦片、打丫鬟、游手好闲的二世祖。

结婚后的黄慕兰没有一天是顺心的,这样的日子,让黄慕兰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看着丈夫如此的暴虐不成器,黄慕兰十分的不甘,在长沙周南女校的学习,使得黄慕兰内心的反抗意识被激发出来,对于目前的婚姻状况,她没办法就这样将就下去。

黄慕兰:最美女特工,曾救中共于危难,后蒙冤17年110岁去世

有一次,父亲来探望黄慕兰,在临别之际,黄慕兰拉着父亲的手,偷偷地将一张纸条塞给了父亲,要求父亲带自己回去。

很快,舅舅来到黄慕兰的婆家,以其母病为由将她带回家,从此再未回去过。

逃离包办婚姻的黄慕兰内心十分的畅快,这一次,黄慕兰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她以革命志士秋瑾为榜样,积极地投身革命。

北伐战争前夕,她毅然剪掉长发,在汉口投奔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妇女运动,由于黄慕兰能力出众,很快就曾担任了汉口妇女部部长。

黄慕兰外形出众,秀外慧中,而且交际能力很强,在武汉三镇非常有名,是很多男士的追逐对象。

但是,黄慕兰可不是只靠颜值吃饭的花架子,而是完全凭自己的本事闯出来的。

1927年,20岁的黄慕兰成为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的三八节庆祝活动的主席,那次活动很轰动,宋庆龄、何香凝和民主人士柳亚子都来了。

此时台下数万人看着这个年仅20岁的小姑娘,但是黄慕兰镇定自若,侃侃而谈,颇有大将之气。

在离开家之后,黄慕兰不仅收获了自己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在工作的过程中,她和同为特科成员的宛希俨产生了感情。

这是黄慕兰的第二段婚姻,也是她的第一次自由恋爱,两人因工作而相识,相同的经历让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宛希俨是大学毕业的大地主子弟,但是却有一个革命的心,为了逃离父母的包办婚姻,从家里逃了出来参加了革命。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仪式,也没有婚宴,只是简单地做了登报启事,董必武为这门婚事牵头办了一个小聚会,这就算是礼成了。

1927年是个多事之秋,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改变中国的大事。

国共分裂之后,黄慕兰夫妇在汉口已经没办法继续公开活动了,只能转入地下,与中共一大代表、当时江西省委书记陈潭秋夫妇留在南昌进行地下工作。

黄慕兰当时已经怀孕,组织给她的工作是省委秘书和机要交通。

在转入底下后,黄慕兰很快地就适应了底下工作的节奏,她很聪明,而且很好学,很快就掌握了各种的技能。

但是,底下工作,随时都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所有人都要做好随时失去生命的准备。

这时候,黄慕兰怀着孩子,但是有丈夫陪在身边,对她的心里是一个很好的慰藉,但是这样的画面很快就被打破了。

1928年,她的孩子出生才三天,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黄慕兰:最美女特工,曾救中共于危难,后蒙冤17年110岁去世

出发前,看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孩子,宛希俨十分的不舍,临走之际他深情地和妻子握手,低声说:

"如果我在赣南那里工作成功,我就来接你们母子过去;如果发生意外,在紧急情况下,你一定要服从党的安排,把孩子送回黄梅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这样你才能继续革命。"

多年后,黄慕兰都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下雪的日子,爱人走了,她的心又痛又冷,这是她从未体会过的感觉。

宛希俨到江西赣南后,带领当地群众中发动了一系列农民暴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引起了国民党的反对。

1928年3月下旬,中共赣南特委被国民党摧毁,宛希俨被捕。

在审讯中,宛希俨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和许诺,忍受各种折磨,于1928年4月4日英勇就义牺牲,26岁英年早逝。

黄慕兰知道消息后,十分的悲痛,这是自己的第一份爱情,她十分的珍视,看着怀中的儿子,黄慕兰泪水流过脸颊。

虽然两人婚姻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对于宛希俨的思念,贯穿了黄慕兰的一生。

七十年后她仍在说:“这是我平生遭受的最严重的打击,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远难以平复的创伤。”

但是,黄慕兰知道这时候并不是她伤心难过的时候,很多的工作,还都需要她来完成。

她遵照丈夫遗愿,将出生不久的儿子断奶后,先是送到自己老家浏阳县,由自己爹娘抚养半年多,再送到丈夫老家湖北省黄梅县。

黄慕兰的父亲非常喜欢这个男孩,为了纪念他是在"英雄城"南昌出生的,他给孩子起名叫"宛昌杰"。

自此之后,宛昌杰就再没见过母亲,直到新中国建立,分别几十年的母子才得以相见。

丈夫去世后,黄慕兰来到上海,开始担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岗位,非核心人员是绝不可能担任的。

在担任中央书记处秘书期间,黄慕兰结识了她第三任丈夫贺昌(1906年-1935年,烈士,红军早期领导人)。

贺昌在上海时任中央委员,与黄慕兰在工作上接触非常多。

黄慕兰的外形气质和工作能力对贺昌产生了极强的吸引,逐渐贺昌对黄慕兰产生了爱慕之情。当时刚刚失去丈夫的黄慕兰时常会伤心,这时候贺昌常常陪在她的身边,安慰她的情绪。

后来,贺昌鼓起勇气向黄慕兰求婚,经党组织同意,两人成了夫妻。他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是搬到了一家宾馆,共同生活。

当时的黄慕兰虽然是丧偶,但是仍然有着众多的追求者,旁人眼见贺昌抱得美人归,自然是心里不自在。

这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共青团中央秘书长饶漱石,在一次接触中,饶漱石讽刺黄慕兰和贺昌的结合是“攀上高枝了”,这句话对于十几岁就出来干革命,并长期从事独立工作的黄慕兰来说,实在是一种侮辱。

黄慕兰听罢后十分的气愤,她能面对任何残酷的斗争,但是却不能容忍别人诋毁她的事业和人格。这些流言蜚语对黄慕兰的情绪影响很大,这导致她竟在回家的路上将一本密写的会议记录弄丢。

在发现记录丢失后,黄慕兰一时间万念俱灰,她发疯似的在路上寻找,但是却都没有找到,心中的悔恨无法言表,看着湍急的江水,黄慕兰眼前一黑,选择了投江自尽。

好在当时江边人很多,黄慕兰很快被江边的人们发现,被警察救起送往收容机构。

来到收容机构后,黄慕兰在“回家”和“回到组织”之间踌躇良久,一方面,关于自己的流言蜚语让她有些无法接受;另一方面弄丢了会议记录,这个错误实在是太严重了,自己没有办法原谅自己。

黄慕兰:最美女特工,曾救中共于危难,后蒙冤17年110岁去世

贺昌

但是,黄慕兰想起当初自己的理想,以及亡夫的嘱托,她不能就这样的放弃,她必须要回到工作中去。

周恩来得知黄慕兰投江自尽的消息后非常的震惊,他赶忙让人将黄慕兰从收容机构接回来,并且对她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

在周恩来的安慰和疏导下,黄慕兰逐渐地放下了心理上的包袱也慢慢适应了秘密工作。

但是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1929年,黄慕兰因工运而入狱,被关了100天,当时的黄慕兰已经怀上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在监狱中,由于一直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再加上缺乏营养,她的胎儿患上了心脏病,这令黄慕兰十分的心痛。

但是就在这时候,接连的打击到来了。

在当时,接连发动的几次罢工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这些胜利冲昏头脑之后,党内很多人出现了盲目冒进的苗头,进而发展成了城市冒进起义的“李立三路线”,李立三的密友贺昌也是这一路线的执行者。

但是随着各地武装暴动纷纷流产和失败之后,中央开始认识到当前的斗争形势远远没有到达可以在城市武装起义的阶段。

而作为冒进路线的领导者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和宣传部长李立三被派往苏联,贺昌检讨错误之后被降职,他希望能回苏区打游击,将功赎罪。

当时,由于中央政治局委员顾顺章叛变,中央组织的处境十分的危险,很多的地下党联络网被破坏,许多地下工作者被捕。

黄慕兰曾经担任过秘密工作,而她的娘家与南京国民政府的上层又有很多的联系,于是组织上任命她为中共的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营救部长,与刚刚接任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而这个工作安排,正是她丈夫贺昌亲自推荐的。

这一次,黄慕兰彻底地绷不住了,对着丈夫,直直地哭了三天三夜。

她跟丈夫说,自己不愿意服从分配,她希望与丈夫同去苏区,这时候的黄慕兰没有了平时的风风火火,有的只是一个女人正常的柔弱。

从本心来说,黄慕兰虽然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但更是一个女人,在刚刚分娩后,她真的需要陪伴在家人的身边,这对她真的很重要。

但是这样的要求,被贺昌拒绝了!

贺昌留下这样的话语:“资产阶级的爱才是你属于我、我属于你的,你是属于党和人民的”

就这样1931年,她依依不舍地与贺昌诀别,而这,也成了两人的永别。

1931年4月,由于顾顺章的出卖,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关向应被捕。

但是好在当时关向应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但是这时候情况非常危急,关向应随时有可能被识破身份,进而面临生命的危险!

随后黄慕兰接到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

当时,黄慕兰打扮成上层妇女,出面去找一位名叫陈志皋的年轻律师

陈志皋出身世家门第,海宁陈家可谓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族背景雄厚,其父陈其寿是前清的二品大员,民国后又在上海法租界当了18年刑庭庭长。

在整个上海司法界是一言九鼎的人物,陈其寿一直都很欣赏黄慕兰,收其为干女儿。

所以,当陈志皋向父亲提出说黄小姐有个远房表哥叫李世珍,被误抓关在龙华监狱,不知能否通融一下的时候,陈父一听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下来。

经过打点和疏通,被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被放了出来,黄慕兰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而在营救关向应期间,陈志皋看到黄慕兰外形出众,气质高雅,而且行为处事都透出一种镇定,对她十分的爱慕,关向应被释放后,陈志皋对美貌、智慧的黄慕兰展开追求。

对于这些上层人物的追求,黄慕兰早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的秘密工作,在她身边的追求者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保护自己,黄慕兰没有拒绝,也没有接受,两人就这样不温不火的交往着。

黄慕兰:最美女特工,曾救中共于危难,后蒙冤17年110岁去世

直到1931年6月22日下午,陈志皋约黄慕兰看电影途中,在一家咖啡馆遇到了租界当局法语翻译曹炳生。

曹炳生和陈志皋是同学,当天两人也是许久未见,便在咖啡厅聊了起来,在两人聊天的过程中,曹炳生无意间透露出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今天巡捕房捉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头,据说是个湖北人,60岁左右的年纪,酒糟鼻子,还镶一口金牙,只有9个指头。据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这个人的架子蛮大的,一身的官威,但一点儿骨气都没有,还没用刑就什么都交代了。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两人的这段闲聊,每一个字,都像是烙铁一样,刻进了黄慕兰的心里。

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她仔细地想着自己认识的所有的中共高层,此人到底是谁?

突然一个名字出现在了她的脑海里,一下子黄慕兰的心头紧缩了起来,如果真的是这个人的话,那么就是第二个顾顺章了!

此时黄慕兰恨不得立刻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上级,但是身边的两人依然在热聊,黄慕兰只能继续假装从容地喝着咖啡。

黄慕兰看着手腕上的腕表,她知道,她每耽误一秒,整个上海中央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终于,曹炳生一走。

黄慕兰马上借口头疼,想要回家。

陈志皋也没有怀疑,将黄慕兰送回了家,到家后,她马上电话通知了潘汉年,见面后,黄慕兰说:“会不会是总书记向忠发?”

“对,是他。他年轻时为了戒赌,将左手手指砍去了一个。”

如果真的向忠发的话,那么一切就太危险了,向忠发是当时的中共书记,他几乎知道所有中共高层的详细信息。

他的叛变带来的危害,可能比顾顺章还要大上好几倍。

潘汉年没有迟疑,马上通知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领导人转移,中共地下党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转移。

但是此时,周恩来还是没有办法完全相信向忠发叛变的消息,为了证实向忠发是否叛变,周恩来一面派内线进一步打听,一面派特科队员在自己和向忠发的寓所附近埋伏、侦察。

果然,一天夜里1点钟左右,前去侦察的同志看见一个人戴着手铐脚镣,领着巡捕直接就用钥匙开了周恩来家的门闯进去。

周恩来家只有3把钥匙,他和邓颖超各一把,还有一把交给了向忠发!

而此时,家门被人很自然的打开了,毫无疑问,带巡捕前去抓人的叛徒就是向忠发!

至此,一场浩劫,被黄慕兰化解于无形,若非是她的机警,恐怕整个上海中央就都是国民党的口中餐了。

而类似的惊心动魄的时刻,在黄慕兰的潜伏生涯中发生过很多次。

在秘密战线上工作的人,相比较于正面战场是没有任何的容错率的。在战场上,这一次杀不死敌人,可以下一次再动手,而在秘密战线上,哪怕是一个字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全局的溃败。

在和陈志皋的交往中,黄慕兰结识了很多上层人士,但是这样的上层生活并没有改变她的出现,她始终不忘使命,在幕后策划各方面的营救活动。

1933年,陈志皋正式向黄慕兰求婚。

但那时,当时黄慕兰一直想着去苏区后杳无音信的贺昌,她始终担心丈夫在苏区的安危,于是便以家庭地位不相配为由拒绝了。

但陈志皋此时也是钻了牛角尖,他认准了黄慕兰,发誓非她不娶,此时他眼看黄慕兰拒绝,竟咬破手指,在一条白手巾上书写爱意。

这一番行动,确实让黄慕兰有些意外。

以往她的那些追求者,不过都是些世家公子,大都是爱慕她的容颜,根本没有几分情意。

但是这一次陈志皋确实是动了真感情。

黄慕兰这时候也犹豫了,她把这个情况上报了组织。

党组织认为,在当时复杂的白色恐怖背景下,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合,很可能会打开新的工作局面,于是就同意了她同陈志皋结婚。

但是这一下子,黄慕兰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她还惦记着丈夫,另一方面则是现实的生活。

一番考虑之后,她提出了三条约定,第一、结婚后陈志皋需要继续支持自己营救被捕同志工作。第二、婚后陈志皋不能以任何理由干涉黄慕兰的个人行动。第三、那就是陈志皋必须允许她将来与前夫遗孤相认。

陈志皋对此完全认可。

于是经组织同意后,黄慕兰奉命对外宣称脱党,1935年5月,黄慕兰和陈志皋在上海中华学艺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开启了她的第4次婚姻。

结婚后的一段时间,黄慕兰这才得知前夫贺昌在1935年已经在苏区革命中壮烈牺牲了。

黄慕兰:最美女特工,曾救中共于危难,后蒙冤17年110岁去世

黄慕兰婚礼

婚后,黄慕兰俨然成为了一个新晋的“上海名媛”,她每日里梳着精致的妆容,出入各种高档场所,并开始进军金融界,以副总经理的身份,主理当时已经破产的上海通易信托公司的调停复业事宜。

成功之后,她成为上海最上层银行家俱乐部的一员,与上海当时众多头面人物,如虞洽卿、杜月笙等都有交往。

而黄慕兰这样的地位和身份,为她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她的全力协助下,上海的地下工作逐渐的打开了新局面。

这样纸醉金迷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幸福的不得了,但是黄慕兰心中的苦,实在是没有人能够体会、

她与陈志皋生了四个孩子,婚后两人的感情也很好,但是就是这样朝夕相对的,自己却不能坦白自己的心事,甚至说梦话,她都要提防丈夫。

政治工作和感情生活在她内心产生了剧烈的冲突,这让黄慕兰非常的痛苦,但是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黄慕兰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是继续潜伏下去。

很快,新的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秘书长刘少文带来周恩来的亲笔信。

周恩来在信中表扬她营救工作的成果,并要求她继续留下支持和配合中共在上海的抗日统战工作,看到周恩来的信,黄慕兰的心情舒缓了一些,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强的慰藉。

此后,黄慕兰继续以豪门女主人、银行家和大律师夫人的身份,穿梭于各种政治势力斡旋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间,为我党收集情报,营救被捕同志,转运各种物资。

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没有被记录在功劳簿上,只能是在暗地里默默地进行。

而这段经历,也造成她日后一再被怀疑和审查,甚至一些传记作者,将她写成“国民党政治掮客”。

上海被日军占领之后,刘少文和黄慕兰接到命令转战香港。

此时,她的丈夫陈志皋已在国民政府的中央赈济委员会,主管福建和广东的赈济工作。

但是在背地里,他们却一直暗中支持八路军东江纵队,并在香港沦陷之后,营救何香凝、柳亚子、田汉等大批社会贤达回到重庆,这就是著名的“省港大营救”。

就这样,黄慕兰一直坚守到了战争的最后。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黄慕兰的心情无比的舒畅,她走出房门,看着外面的天空,她感觉到呼吸是如此的通畅,这一次自己终于不用再生活在黑暗中了。

但是,黄慕兰没想到的是,自己虽然等来了自己的老上司潘汉年和刘少文,却迟迟未得到任何工作安排。

她不明白,便直接去面见了上级领导,却被告知,她的党组织关系不会被承认。

由于当时台湾尚未收回,黄慕兰做的又一直是潜伏工作,她做过的很多事情都是没办法公开的。老领导刘少文推荐黄氏夫妇任全国政协委员,也被否决。

黄慕兰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她万万没想到,在胜利之后,自己会面临这样的一个境况。

但是,她的心中却并没有太多的抱怨,至少现在自己可以坦诚地面对所有的生活,这对她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陈志皋却并不这么认为,在新政权里找不到位置,而海外却有很多社会关系,陈志皋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离开大陆。

黄慕兰听了丈夫的选择后,没有说什么,她理解丈夫的处境,也理解他的选择,于是两人和平分手,陈志皋离开大陆去了海外,从此再未回来过。

黄慕兰:最美女特工,曾救中共于危难,后蒙冤17年110岁去世

黄慕兰一家

而黄慕兰带着四个孩子,等待自己奉献了二十多年的革命,给自己一个结论和新的未来。

黄慕兰这一生,经历了四段婚姻,但是她绝对无法想到,在自己人到中年之后,却没有一个人陪在自己的身边。

世事之无常,造化之弄人,实在是令人唏嘘!

前半生,黄慕兰为了革命而“潜伏”,拯救了无数同志的生命,多次挽狂澜于既倒。

但是黄慕兰的后半生,为了等一个属于自己的公正的对待,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55年,黄慕兰受到“潘杨案”牵连而锒铛入狱。

在这之后的25年的时间里,黄慕兰有17年被监禁,出狱后,又经历了8年的上访。

一直到1980年,黄慕兰才在邓颖超的帮助下,被任命为上海市政府参事,而此时的她已经73岁高龄,早一惊从一个绝代风华的佳人,变成了白发苍苍老人。

晚年的黄慕兰在谈及自己一生的经历时,说道:

“我坐过两次国民党的牢,没有泄密投降,至今仍感到自豪。秦城的十七年是党给了我上马列主义课的机会。我能活到中兴之世,得到平反,是幸福的,这样一想不就心平气和了吗?”

丧子之痛、丧夫之痛,多次牢狱之灾,都没有将黄慕兰击倒,自从1926年入党,在她老人家活着的日子里,曾长久地荣膺最老的中共党员这一荣誉,入党九十一年,寿命一百一十一岁。

很多人问过她的长寿秘诀,黄慕兰自己说道:“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该吃吃,该睡睡。谁来都高兴,谁走都不惦记。”

几句话,很朴实,但却是人生真谛!

若非是经历大风大浪,很难有这样的一种洒脱,也正是这种洒脱,黄奶奶才挺过那么多艰苦的岁月。

2015年7月1日,已经年过百岁的黄慕兰写下诗句:

“九十风光祝贺忙,荣归四海庆安康。政策开明歌盛世,继承伟大发光扬。

科学增收人民喜,敬老慈幼德泽长。和谐社会增互慰,共产主义寿无疆。”

字里行间,饱含对于祖国的情感。

2017年2月7日,黄慕兰因病去世,享年110岁。

黄慕兰的一生,其实是很多工作在秘密战线上的人的一个缩影。在整个抗战岁月中,秘密战线上的斗争,其残酷程度很多时候要超过正面战场数倍,只是我们很多时候会忽略黄奶奶这些在黑暗中默默奋斗的人。

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实在为我们背负了太多太多的责任。将别人的幸福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上,实在是需要伟大的胸怀和勇气,我等后辈,除了致敬,还能说什么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