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汪长富 汪封林 汪湧/整理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汪 王 庙 志 略

责任者及责任方式:汪文炳

年代:民国25年[1936]

版本:刻本

文种:汉文

总册数:1册

描述:书衣题吴山汪王庙志略

初编:据清光绪32年(1906)刻版重印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祠 祀

汪王庙在大观台之麓,祀唐节度使汪华,名宦祠也。高祖时以保障有功,封越国,称王, 持节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军事。宋封灵惠公,明洪武间封广济惠王。

(《古今图书集成》、康熙《杭州府志》、康熙《钱塘县志》、乾隆《杭州府志》)

汪越公庙,一名汪王庙,在七宝山大观台侧,祀唐初六州总管汪华。隋末起兵新安,保 障一方。至高祖武德四年九月,令宣城长史铁佛献表称臣,即授为歙、宣、杭、睦、婺、饶 六州总管,封越国公。又封灵惠公。政和七年晋封英济王、广济惠王。历代庙食江浙。有石 碑刻越国公像,藏有加封历代诰敕并宋徽宗题赞。

(《郭西小志》)

汪越公庙,在七宝山大观台西南,五昌庙左,俗称汪王庙,祀唐歙州刺史汪华。华字英 发,绩溪人。隋大业末,自称吴王。唐武德四年,以保障功封越国公,持节歙、宣、杭、睦、 婺、饶六州军事。贞观二十三年薨于长安。宋政和中,封灵惠公,寻加英济王。乾道四年, 封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理宗时,改封八字王四次。恭宗德祐间,特封昭忠广仁神武英圣王。元顺帝至元元年,进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国朝咸丰八年,以发匪猖獗,效灵助剿,钦加 “襄安”二字。十一年,庙毁于寇。庙内藏有华历代诰敕、宋宣和二年御赞像,今则皆无存 矣。

(张鉽《杭都杂咏》)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附 录:

《汊川乌龙山越国公庙田记》

明学士程敏政

唐歙州总管、越国汪公有庙在歙之乌聊山,始贞观己亥,著于令甲,历代因之,号其庙 曰“忠烈”。属邑之人走乞灵无虚日,又各即其地为行祠,其在休宁乌龙山者,莫知所从起 焉。乌龙据汊川之上,琅水东出,璜水南下,至此而合,北流底于浙溪。山形蜿蜒,溯流而上,峭壁断崖皆黑色,不可正视,山因以名。而庙占其胜,故其神益灵,而人尊奉之者不懈 益虔。越公远孙居汊川者曰永庄,以祠出众力之所成,因时修葺,而缺世守之规,非便。乃 以成化丁酉,于庙之左买地,为屋三楹,置守者居之,又割田若干亩赡其用。诹日告于庙下, 以谂其族与其乡之人。有耆而儒者曰程君士仪,嘉其志,具以白,请纪之石,以明示后世, 俾来者谨嗣之。

予时方谒告南归,尝伏拜乌聊之祠,得《忠烈纪实》与前代之《记》读之,窃病其叙隋 唐之际与越公之事举有弗当于心者,思有所纪述而未能也。则为之言曰:“炀之不道,古未 有也。弑其父而烝其御,竭四海之力以事远夷,委弃其宗社而荒于禽色,杀僇谏士,迷不知 返。”故朱子《纲目》于大业之盗,悉以“起兵”书之,而不曰“反”,明人得而诛之也; 于炀帝之死,书“隋人弑其君广”,而不曰“帝”,明非共主也。诚以天下未有无父之国, 故讨贼之法不得不严如此。

越公生当其时,盖有西向问罪之志,而力弗逮,乃以一旅之众,仗剑而兴,全有六州, 以待汤武之出,其得民心如秦之吴芮,非叛吏也。罪人斯得,唐公入关,天下之大势已合, 不可以逞,则奉而归诸有道,使民免于战斗死亡之苦,其知几达变如汉之窦融,非降虏也。 出处之正,名节之完,苟有良史如班、范者,必将列诸吴、窦之间,君子从而与之矣。顾新 旧史皆不立传,遂使越公之迹,世莫得详。而记其庙者,又不能于此是正,为公一昌言之, 乃独规规于御灾捍患之常,与其生荣死哀之末,纡其词,婉其意,有若为公讳者,诚不考之 过也。

仰惟我高皇帝以胡元窃据中夏,起兵江淮,复还旧物。而即位之初,大正祀典,淫昏之 祠一切报罢。徽之所存,惟越公及梁将军忠壮程公二庙。忠壮当侯景之乱,倡义举兵,肃清 乡郡。湘东王绎传檄四方,则间道奉表,请以兵从,卒之贼平而民免于难。盖忠壮之拒景, 越公之贰隋,同一讨罪之义也;忠壮之奉绎,越公之与唐,同一救民之心也。高皇帝考其事 而并录之,所以扶天常、立人极,由一州而推之天下,使人凛然知拨乱反正之为功,其有关 于世教大矣,岂私于二公者哉?二公之子孙半徽郡,又蔓延于四方,此仆而彼兴,前屈而后 伸,他姓终莫之与抗。亦有非人力所能为者,岂忠勋之家、神明之胄,天固有以默相之欤? 永庄读书好义,宗党称之,此举尤见其知本,非余子所及。士仪与予皆出忠壮公后,盖于汪 有世讲之好云。

○元锡谨按:越国公出处,虽唐宋以来名公钜儒屡有发挥,求其议论明白,正大可以尽 公之心事者,无如篁墩先生《乌龙山庙田记》。视诸苏东坡《钱越王庙碑》,盖不多让,况 汊川之先出自鳙溪。故特录之,以为家宝。

(《休宁家谱》)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汪台符《徽郡汪王庙记》:贞观二十三年,父老请建祠于厅事之西。大历十年,刺史薛 邕迁于乌聊东峰。元和三年,刺史范传正又迁于南阜,即今庙是也。中和四年,刺史吴圆克 荷冥应,复新栋宇。所谓冥应者,必尝祷王以求助而感其阴相也。

唐末,杨行密以景福二年八月取歙州,逐唐刺史裴枢,自池州诏其将陶雅实守此郡。雅 既修汪王庙,又崇王墓而垣之。

王庙塑有二武士介两兵立于门首,土人谓之毛甘将军、汪节将军。毛甘者,歙县人,汉 建安之乱率家保乌聊。汪节者,绩溪人,唐神策将军,家在大徽村,有神力。二人与王虽异 世,民间特以有功故,类而祀之。郡太守郏公精意在民,祷王必应。政成,欲广传其威灵, 访求遗事,定为一帙。朔州民罗愿以礼闱知己之分,出观之,乃隶为十一事:曰王讳,曰姓 氏,曰州望,曰境土,曰治所,曰纳款,曰官阀,曰夫人,曰庙貌,曰碑记,曰从祀。言简 意赅,证据确凿,传作也。

桃花岭有汪王庙,颇具形胜。梁间悬一铁匣,父老传云,明高帝尝过此,以签卜适得第 一,今匣中所封即此签也。

乌聊山在歙县西北三百五十步,高二十八仞,周八里,西有四水合流,山上数石圆而白。 水中有鱼,号为神鱼,人莫敢下网罟。有张姓者临渊偶羡,庄客探其意旨,取雷公藤药焉。 侵晨鱼皆浮起,土人咸詈张之饕餮也。张以为意起于己,未尝使彼药之,具疏控王庙中。后 数日,张与同庄数人皆死。

(《灵迹考》)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吴山汪王庙志略》祠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