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家族夺位时,曹操的28个儿子都在干啥,怎么没人出来阻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斐松之《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

作为好美色与军事能力同样出名的枭雄,曹操这一生儿子可真不算少,光是亲生儿子就有25个,再算上继子与养子,一共有28个儿子。但这28个儿子似乎都生了个寂寞,在司马家族野心勃勃夺位时,竟没有一个出来阻止。

但真的是曹操的儿子没有用,不阻止吗?并不,单纯是因为无力回天。

司马家族夺位时,曹操的28个儿子都在干啥,怎么没人出来阻止?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曹操其实并没有真正称帝,他只是加九锡,位极人臣,彻底结束汉朝统治,逼迫汉献帝刘协让位的乃是曹丕。不过哪怕曹操尚未称帝,关于继承人的争夺却同样残酷。

著名神童曹冲死的时候曹操哀伤万分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因此一直以来关于曹冲英年早逝的阴谋论从未少过;抛开曹冲不谈,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兄弟相争大家应该也非常熟悉,那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明明白白道出了皇家子弟争权夺利的无奈与悲哀。

司马家族夺位时,曹操的28个儿子都在干啥,怎么没人出来阻止?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一登基,怎么可能重用自己的兄弟们?自然是将他们都赶去封地。好一点的像是曹彰这种,就被封为任城王,在封地上当个逍遥王爷;如果是那种本身性格不太好的,比如说曹茂,史书记载他“茂性泬佷,少无宠於太祖。”直到曹叡登基,这才封了他个聊城王。

除开被放到封地上远离中枢的这些儿子们外,由于古代医疗水平低下,曹操的许多儿子其实都年少早逝,包括但不限于上文提到过的曹冲,至少有七八个都是年幼去世。

司马家族夺位时,曹操的28个儿子都在干啥,怎么没人出来阻止?

比起这些同出一脉的亲兄弟,对初登帝位的曹丕来说,或许那些没有太多资格跟自己争夺皇位的远亲,或者说曹操的养子、继子们用起来更加放心,因此秦朗、何宴这两位曹操的继子,以及曹真这位曹操的养子,反而更受重用。

就在老曹家因为这点权力互相勾心斗角的时候,司马家族却开启了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的模式。司马家族发家乃是司马懿所奠定的基础,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一开始假装非常安分,哪怕因帮助曹丕在夺储中获得了胜利,也没有因此自傲。

司马家族夺位时,曹操的28个儿子都在干啥,怎么没人出来阻止?

后来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继位,比起日渐膨胀的大将军曹真,看似低调的司马懿其实暗中积攒了更加深厚的力量。

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境地,他本欲令秦朗、夏侯献、曹爽(曹真之子)、曹肇(曹休之子)一同辅政,结果被刘放、孙资提防,最终劝说曹叡更改诏书,立曹爽与司马懿辅政。

司马家族夺位时,曹操的28个儿子都在干啥,怎么没人出来阻止?

在古代封建社会,君权与臣子并非简单地从属关系,还是一种权力的此消彼长,君主一旦能力不够,有能力的臣子就会野心膨胀,甚至想取而代之,曹芳就是这个能力不够的君王。俗话说得好,欲令其亡先令其狂,随着曹爽越来越张狂,以及曹芳的不作为,司马懿明白时机终于到了。

司马家族夺位时,曹操的28个儿子都在干啥,怎么没人出来阻止?

公元249年,在曹芳、曹爽等人前去祭拜魏明帝的时候,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从此司马家族开始如日中天。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政权,直到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正式建立晋朝,此时曹操的儿子们,早就在内斗中死的死,废的废,再无任何转圜时局的能力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