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清有一王爷,往外国洋行存了700万英镑,溥仪说他葬送了大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这句话,说的是古代士大夫虽然地位高,却未必能力出众眼光长远,相反在很多于国家而言极其重要的时刻,他们的所作所为还可能为国家带来祸患。

晚清时期便有这样一位大臣,他学问差、能力差、名声差,官运却好得出奇,深受慈禧太后倚重,任领班军机大臣、内阁总理,除了走出光绪、宣统2任帝王与摄政王载沣的醇亲王府外,朝野上下,再也没有哪家王公贵族的官爵地位比他还高。

晚清有一王爷,往外国洋行存了700万英镑,溥仪说他葬送了大清

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独特的平步青云秘诀呢?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首先,此人当时从出身就赢了绝大部分人——他投胎到了爱新觉罗家。

1796年乾隆帝传位给十五阿哥颙琰,史称嘉庆帝,嘉庆帝是孝仪纯皇后(令妃)所生,他有个同母弟弟,也就是乾隆的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庆亲王),永璘有6个儿子,最小的名叫绵性,绵性生了个儿子,叫奕劻,奕劻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角了。

晚清有一王爷,往外国洋行存了700万英镑,溥仪说他葬送了大清

好巧不巧,爱新觉罗·永璘的三儿子绵愍袭封了庆郡王爵位,却没个儿子,于是奕劻过继过去,后来因为慈禧太后的原因袭庆亲王爵位。道光三十年(1850年),才12岁的奕劻就凭借自己的爱新觉罗宗室身份,封了辅国大将军,10年后,又封为了贝勒。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咸丰帝,咸丰的懿贵妃、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非常欣赏奕劻。没别的原因,奕劻字写得好,她和家人通信时常常让奕劻代笔,奕劻又很懂得揣摩上意曲意逢迎,咸丰帝驾崩,同治、光绪接连继位后,奕劻依靠帝国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在朝中步步高升。

晚清有一王爷,往外国洋行存了700万英镑,溥仪说他葬送了大清

奕劻到底怎么讨好慈禧太后的呢?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不断,慈禧太后心里难免也觉得烦心,于是奕劻想尽办法为老佛爷找好玩的事情舒缓心情,比如把搓麻引进宫中让慈禧太后打发时间,老佛爷输了钱自然不会高兴,地赢钱才高兴,奕劻便让自己的姬妾进宫故意输钱。

那么奕劻这些钱又是哪儿来的?自然是在任上不断收受钱财,中饱私囊得来的。同治帝在位时奕劻借着恭亲王奕訢的势力被打击的机会,讨好慈禧当上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管外交;1894年慈禧60岁大寿举行宴会,奕劻又被封为了庆亲王,慈禧太后的决定他都支持。

晚清有一王爷,往外国洋行存了700万英镑,溥仪说他葬送了大清

慈禧太后要囚禁光绪帝,奕劻支持;慈禧太后要镇压义和团,奕劻积极出谋划策;慈禧太后要签《辛丑条约》,奕劻是代表;慈禧太后想废掉光绪改立他人为帝,奕劻仍然表示可以,没问题,太后说的都是好的,太后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所以慈禧太后在世时,奕劻不管怎么胡作非为,都没人能动他。奕劻发的那些财很大一部分就是靠卖官鬻爵,1907年,他的儿子载振时任御前大臣,往东三省公干路过天津看中了名伶杨翠喜,随员段芝贵威逼利诱将杨翠喜送去载振那,载振于是跟奕劻说一堆段芝贵好话。

结果奕劻立刻就帮段芝贵讨了个黑龙江巡抚官职。可见奕劻当时权力到底多大,所作所为又有多荒唐,只要能拿钱,什么礼义廉耻他都可以丢在脑后头。他过70大寿光现金就收了50多万两白银,在理财这方面,奕劻堪称个中高手,他甚至往英国的银行存入700多万英镑。

晚清有一王爷,往外国洋行存了700万英镑,溥仪说他葬送了大清

700万英镑是什么概念?据了解,当时在英国买一栋花园别墅也只需要2000英镑,奕劻可真算得上富可敌国了。这样的人在晚清时期居然能长期当朝廷重臣,可见清朝的确已走到末路,无数如奕劻一样的肉食者不能救国,反而误国,清朝亡于1912年,奕劻也有“功劳”。

末代皇帝溥仪对奕劻的评价是:“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说奕劻一个人葬送了清朝当然不太准确,但奕劻这样的人心中只有个人利益,对国家毫无积极用处,注定是清朝历史上耻辱一笔,千载之下,骂名不断,死后甚至连好点的谥号都得不到。

晚清有一王爷,往外国洋行存了700万英镑,溥仪说他葬送了大清

1917年,奕劻在天津病逝。溥仪给奕劻的谥号是“密”,意思是奕劻就算死了,也应该在地下好好反省自己生前的罪过。事实上溥仪原本选的几个谥号更难听,什么丑、幽、厉、谬,还是摄政王载沣念及奕劻好歹姓爱新觉罗劝溥仪给他留点面子,奕劻才得了“密”字谥号。

《墨子》中说:“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其中一患,便是“仕皆渔私”,奕劻能在晚清呼风唤雨算是应了这句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