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情调消失的年代

现代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可我感觉生活的情调却正从我们的基因里一点一点消失。

我特别喜欢看梁实秋和汪曾祺写吃的文章,他们写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可奇怪的是即便是梁实秋写的黄河鲤鱼亦或是汪曾祺写的高邮咸鸭蛋这样平常生活中并不稀奇的东西,你看了他们的文章之后还是会不自觉咽口水。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在朋友圈里看到许多自诩为吃货的朋友晒天南海北的美食照片,美食图片的直观刺激确实很诱人,但看多了之后总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食欲。也经常可以看到网上一些美食达人写的美食文章,可有的怎么看怎么像菜谱,有的用的都是什么入口香甜绵软之类说烂了的话,看多了人也一样没了兴致。说实话,现在的美食肯定比过去要丰富要美味,可我们的图片和文章为什么没有前人的那种意趣。究其原因,前人的美食文章给你营造了一种非常美好舒适的情调,让你沉浸在这种情调中,食物自然就会美味起来。而现在,无论是美食图片还是文章,都太注重食物本身,对情调的营造太少,没有了情调,久而久之,人就会对那些图片和文章木然了。

再谈喝酒,现在的喝酒和过去相比,情调差得就更远了。古代喝酒行酒令,作诗,题字……活动多种多样。李白喝酒,斗酒诗百篇。王勃喝酒,逸兴遄飞写下《滕王阁序》。这里还要专门说一首和酒有关的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将要下雪的傍晚,呆在屋子里,屋里用红泥火炉烫着酒,倚在窗前边喝酒,边看景。既有丝丝暖意,也有一丝寂寞寥落。看看人家喝酒营造的这种情调,多么美妙,多么闲适,搁现在这就是典型的小资情调啊。到了近代,喝酒的情调有所退化,但仍然很有味道。三五好友找上一个小馆子,先摆摆茶围,到了饭点再上几个精致的小菜,几个人喝到微醺,然后聊聊天打打小麻将。这小情调也很让人神往。到了现在,喝酒已经谈不上情调了。大部分时候,大家提到喝酒就想到一个字——灌!你灌我来,我灌你,灌倒一个又一个。喝多了,那就基本是状况百出了。不仅毫无情调可言,还把喝酒这件本来轻松惬意的事情搞得好多人闻酒色变。

可能有的人会问——只要生活实实在在的丰富了,要什么情调,真是矫情。这种想法就错了,情调是体会到生活美好的催化剂,有情调的人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生活比作食物,那么情调就是调味品,没有了调味品的食物会索然无味,没有了情调的生活也一样会意兴萧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