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情調消失的年代

現代生活的内容越來越豐富,可我感覺生活的情調卻正從我們的基因裡一點一點消失。

我特别喜歡看梁實秋和汪曾祺寫吃的文章,他們寫的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可奇怪的是即便是梁實秋寫的黃河鯉魚亦或是汪曾祺寫的高郵鹹鴨蛋這樣平常生活中并不稀奇的東西,你看了他們的文章之後還是會不自覺咽口水。現在,我們經常可以在朋友圈裡看到許多自诩為吃貨的朋友曬天南海北的美食照片,美食圖檔的直覺刺激确實很誘人,但看多了之後總覺得索然無味,提不起食欲。也經常可以看到網上一些美食達人寫的美食文章,可有的怎麼看怎麼像菜單,有的用的都是什麼入口香甜綿軟之類說爛了的話,看多了人也一樣沒了興緻。說實話,現在的美食肯定比過去要豐富要美味,可我們的圖檔和文章為什麼沒有前人的那種意趣。究其原因,前人的美食文章給你營造了一種非常美好舒适的情調,讓你沉浸在這種情調中,食物自然就會美味起來。而現在,無論是美食圖檔還是文章,都太注重食物本身,對情調的營造太少,沒有了情調,久而久之,人就會對那些圖檔和文章木然了。

再談喝酒,現在的喝酒和過去相比,情調差得就更遠了。古代喝酒行酒令,作詩,題字……活動多種多樣。李白喝酒,鬥酒詩百篇。王勃喝酒,逸興遄飛寫下《滕王閣序》。這裡還要專門說一首和酒有關的詩,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将要下雪的傍晚,呆在屋子裡,屋裡用紅泥火爐燙着酒,倚在窗前邊喝酒,邊看景。既有絲絲暖意,也有一絲寂寞寥落。看看人家喝酒營造的這種情調,多麼美妙,多麼閑适,擱現在這就是典型的小資情調啊。到了近代,喝酒的情調有所退化,但仍然很有味道。三五好友找上一個小館子,先擺擺茶圍,到了飯點再上幾個精緻的小菜,幾個人喝到微醺,然後聊聊天打打小麻将。這小情調也很讓人神往。到了現在,喝酒已經談不上情調了。大部分時候,大家提到喝酒就想到一個字——灌!你灌我來,我灌你,灌倒一個又一個。喝多了,那就基本是狀況百出了。不僅毫無情調可言,還把喝酒這件本來輕松惬意的事情搞得好多人聞酒色變。

可能有的人會問——隻要生活實實在在的豐富了,要什麼情調,真是矯情。這種想法就錯了,情調是體會到生活美好的催化劑,有情調的人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生活比作食物,那麼情調就是調味品,沒有了調味品的食物會索然無味,沒有了情調的生活也一樣會意興蕭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