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由企业文化差异,引起的一场战争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神州大地几千年,在这块土地上演变着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无疑是这些历史上最令人神往的时代之一。那里不仅有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千古名将,也有能料敌于千里之外的顶级谋士,更有集雄才伟略于一身的雄主。也正是这些英雄人物的你方唱罢我登场铸就了这样的三国。

谈到三国,不能不谈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最具争议话题的诸侯。他一生灭袁术,擒吕布,败袁绍,计杀马腾,一举荡平中国北方,一定程度地结束了汉末时期诸侯割据带来的动乱。用他名字传播的民间谚语:"说曹操,曹操到。"更是流传至今。由此可见,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之深远。但就是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在其征战过程中也遭受过很多重大的打击。

三国:由企业文化差异,引起的一场战争

北地枪王的乱世求生

张济,武威祖厉人,骠骑将军。汉朝的骠骑将军是由汉武帝首次发明并任命的官职。第一位得到这个殊荣的打的的匈奴找不到北的霍去病。一直到东汉末,骠骑将军仍旧是仅次于大将军的第一梯队武将官职。但是张骠骑显然不能和冠军侯同日而语。因为他的骠骑将军是在护卫献帝东迁,躲避李傕郭汜追赶时被任命的。同时期上岗的,还有一位由黄巾贼一跃成为车骑将军,从而走向人生巅峰的杨奉。看看这位,其水分可想而知。所以,没有地盘的张济更确切的应该是一支流浪军军长。

建安元年的风儿甚是喧嚣,流浪军张军长因为和曹老板一样的难言之隐——军中缺粮,攻打了刘表的南郡,却达成了另一项终身成就,中箭而死。好在张氏集团的顺位继承人只有一个,不会闹出什么夺嫡的戏码。而此时的张绣表示很方,被手下人赶鸭子上架,成了新一任张军长。但是南郡肯定是不能打了,老张那么猛都凉了。小张自己掌权没多久,上去肯定也白给。

同样很方的还有刘表,对手太穷了,一没钱二没地,干的是没本的买卖。这种战争就算赢了,也是输了。最终,刘表发动了自己的传统艺能,风险投资。你没粮给你粮,你没地给你城池。唯一要你做的就是一个战略缓冲,挡住背面虎视眈眈的曹操。刘备和黄祖微微一笑,表示这个剧本我熟。不过天使投资人刘老板的确实是人菜瘾大。他看涨的三只潜力股是一个也没给他扛住事儿。于是乎,小张军长任期不到一年又成为宛城张城主。

三国:由企业文化差异,引起的一场战争

投资有风险

宛城之战,又称淯水之战。是曹操势力成立之初与董卓残余旧部张绣的一场战争。公元197年,也就是东汉建安二年。那一年,袁术还没获得冢中枯骨的终身荣誉,小霸王还快乐地在江东炸鱼塘。那一年创业达人吕布又一次背刺了徐州,袁绍和公孙瓒还在为河北第一话事人的宝座攻伐不断。而张城主作为众多诸侯中能够对曹操构成威胁,且实力最弱的诸侯成为了曹老的首选的吞并目标。

此时,雄踞宛城张城主在和他的军师贾诩商议过后,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和迅雷不及掩耳的军事素向曹老板发起了投降。双方经过会晤,张绣重申了自己与刘表不共戴天的杀叔之仇,表达了和邪恶的刘表势力划清界限的决心以及迫切想要加入新公司为老板鞍前马后的强烈愿望。曹操首先对骠骑将军之死表达深切哀悼,然后对张绣的弃暗投明的功绩表示肯定,对张绣积极的工作态度表达赞赏。双方宾主尽欢,一连宴饮了数日。同时也宣告,天使投资人刘老板投资失败(1/3)。

企业文化之争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个人年少时期申请的账号遗忘,申诉恢复账号。但是看到问题后,却久久不语。朋友问,怎么了?那人答:申诉问题答案忘了。朋友又问:是什么问题?那人又答:他问我曾经的梦想是什么。随即一脸怅然若失状。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在人生的道路上起起伏伏的时间久了,很多都难免忘记初心。能够在功名利禄里浮沉却不忘初心的人都拥有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

很明显,我们的曹老板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着金子般闪亮心的人,少年时期他就曾经和大将军、河北话事人、仲氏皇帝的兄长、世家领袖袁绍袁本初一起厮混,因为在别人婚礼上抢夺新婚少妇而闻名遐迩。而后的多少年,都还一直以貂蝉、秦夫人、大乔、小乔等为驱动力攻灭吕布,又欲荡平江东。更是有诗为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这是怎样的一种企业文化?于是深谙曹氏企业文化的曹操子曹安民,为曹操和张绣的叔母邹氏来了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不过,新入股的张董事似乎对这件事有些意见。在贾诩的谋划下,张董事立志要做回张城主。在给曹营猛将典韦叠加了N个的buff后,张城主向曹丞相发起了夜袭挑战。

三国:由企业文化差异,引起的一场战争

邹氏

宛城日报

事后,据当事人曹丞相称,当晚的情形是这样的:是夜,帐外人喊马嘶,火光冲天。丞相从容出账,问:“何事如此惊慌?”典韦答:“张绣反矣。”丞相答:“蕞尔小贼,安敢如此。待我整顿兵马,击退逆贼。”曹昂曰:“事已急矣,父亲速走。”众人拥丞相上马。丞相大惊:“汝等欲陷我于不义乎?”众人答:”天下可无我等,不可无丞相。”丞相叹曰:“今日方见世间真义士。”遂驾马而走。典韦率部死战,贼虽众,不可当。绣大惊:“此人之勇不在吕布之下,可速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典韦等殒命。贼众复追丞相。丞相方行数里,贼众至。丞相高呼:“尔既已降,何复叛?”贼众皆面露惭色,答:“皆张绣一人”。丞相曰:“吾已知之,可速去。”众拜倒,丞相复走,乃还。

而另一位当事人张城主似乎对曹丞相的说话嗤之以鼻。据他说,当晚的情形应该是这样的:是夜,城主率众袭营。兵锋所过之地,无一合之地。一时间,血光冲天,哭嚎之声不绝于耳。城主愈发不忍,乃曰:“可速降,弃兵器者免死。”贼众纷纷掷兵器于地,高呼:“将军高义,愿从将军除贼。”城主曰:“不可,汝等尚有家小妻儿在彼,岂可因吾而累众。”众皆拜倒:“今日方见世间真英雄。”只见远处仍有厮杀。城主往,见一大汉力战数十人不分胜负,正是典韦。城主问:“猛士奈何从贼,何不早降?”韦不答。城主复问,乃答:“吾知彼为贼,奈何受其大恩,但求速死。”城主叹:“真忠义之士也,当全其死。”遂抽枪策马向前。两人交手不下数合,城主刺典韦于马下,曰:“此义士也,当厚葬。”战后,清点辎重,见马厩处有两具死尸,衣着华贵,不似常人,遂报之城主。城主问:“此二人乃何人?”降卒答:“乃贼之子曹昂,贼之侄曹安民,此二人欲寻马,不得。自知不可活,自刎而死。”城主叹:“父子天性,古已有之。贼子弃子侄、爱将独活,可见其天性薄凉。天理昭昭,必存报应。”众皆拜服:“将军高见。”

鉴于两个版本极度不一致,这里引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张城主军师证词:“当时火势很大,人死很多。主公的马不听使唤,一直在往后溜达,但被胡车儿将军一把拉住。主公十分高兴,要奖励他拿首功,派他率兵去打曹操主帐。再见到胡车儿将军的时候,差点认不出他。整个人小脸都白了。大帐里的东西很乱,床边还放着一只靴子。呵,要不说人许昌人讲究呢,出门打仗还要多带一只靴子,随时更换。”

若干年后,值曹氏集团再次收编张氏集团之际,本报再次采访了当时事件的两位当事人,两位当事人纷纷指责之前所传全部都是谣言,并指责是假新闻。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执金吾使,不仅拒绝了本报的提问,并向本报扔出了一只靴子。

张绣到底该不该降曹

三国:由企业文化差异,引起的一场战争

张绣和曹操的宛城之战,事实上是曹老板创业史上罕见的几次失败之一。深究其原因,无异于一出伦理大戏。也正是这场战役的高话题性,让很多读者都记忆犹新。在张绣和曹操的爱恨情仇中,有三个人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张绣,曹操这两个双方的主将,和能够左右张绣决定的谋士贾诩。第一次在曹操浩浩荡荡进攻宛城的时候,贾诩说服张绣投降。理由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争锋。这个时候,投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张城主仅有一座孤城要对抗曹操大军实属不智。

待曹操攻灭吕布后,对张绣进行了二次劝降。这个时候,贾诩又劝张绣投降。理由是曹操志向宏大,不会为难他。小编认为此时的张绣不应该降曹。要说为什么不能降曹,这还要回到曹操宛城之战的两个主要阵亡人物:曹昂,曹安民。这两人都是曹氏宗族的重要人物,尤其曹昂是曹操的首长子。父子天性,张绣之所以能活是因为对曹操有用,曹操需要一个标杆人物,展示自己博大胸怀。连有杀子之仇的张绣都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人容忍不下。所以说,一旦国家达到统一,张绣的作用就消失了。其次,曹操势力有很多亲戚作为其势力的掌权人物,夏侯惇,夏侯渊,曹仁这些都是统帅一方的大将。曹昂对于整个曹操势力的影响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他还是曹操的首要继承人。有这些人在曹魏的将领从情感上就不可能接受张绣,纵使张绣不死,也会遭到曹魏庙堂的排斥。最后,最应该也不应该希望张绣死的人是曹丕。从情感上来说,张绣杀死曹昂间接促成曹丕继承王位,似乎曹丕应该感谢张绣。但是从形势上看,曹丕掌握魏国大权,容许一个杀死兄长的人在自己眼皮底下,而自己恰恰是因为这个人的间接行为得以承袭王位,别人会怎么看?他自己又会怎么想?张绣降曹,更像是毒士的为了自身利益做出的阴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