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由企業文化差異,引起的一場戰争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神州大地幾千年,在這塊土地上演變着一個個波瀾壯闊的曆史,而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無疑是這些曆史上最令人神往的時代之一。那裡不僅有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千古名将,也有能料敵于千裡之外的頂級謀士,更有集雄才偉略于一身的雄主。也正是這些英雄人物的你方唱罷我登場鑄就了這樣的三國。

談到三國,不能不談到曹操。他是三國時期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最具争議話題的諸侯。他一生滅袁術,擒呂布,敗袁紹,計殺馬騰,一舉蕩平中國北方,一定程度地結束了漢末時期諸侯割據帶來的動亂。用他名字傳播的民間諺語:"說曹操,曹操到。"更是流傳至今。由此可見,曹操在中國曆史上的影響之深遠。但就是這樣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在其征戰過程中也遭受過很多重大的打擊。

三國:由企業文化差異,引起的一場戰争

北地槍王的亂世求生

張濟,武威祖厲人,骠騎将軍。漢朝的骠騎将軍是由漢武帝首次發明并任命的官職。第一位得到這個殊榮的打的的匈奴找不到北的霍去病。一直到東漢末,骠騎将軍仍舊是僅次于大将軍的第一梯隊武将官職。但是張骠騎顯然不能和冠軍侯同日而語。因為他的骠騎将軍是在護衛獻帝東遷,躲避李傕郭汜追趕時被任命的。同時期上崗的,還有一位由黃巾賊一躍成為車騎将軍,進而走向人生巅峰的楊奉。看看這位,其水分可想而知。是以,沒有地盤的張濟更确切的應該是一支流浪軍軍長。

建安元年的風兒甚是喧嚣,流浪軍張軍長因為和曹老闆一樣的難言之隐——軍中缺糧,攻打了劉表的南郡,卻達成了另一項終身成就,中箭而死。好在張氏集團的順位繼承人隻有一個,不會鬧出什麼奪嫡的戲碼。而此時的張繡表示很方,被手下人趕鴨子上架,成了新一任張軍長。但是南郡肯定是不能打了,老張那麼猛都涼了。小張自己掌權沒多久,上去肯定也白給。

同樣很方的還有劉表,對手太窮了,一沒錢二沒地,幹的是沒本的買賣。這種戰争就算赢了,也是輸了。最終,劉表發動了自己的傳統藝能,風險投資。你沒糧給你糧,你沒地給你城池。唯一要你做的就是一個戰略緩沖,擋住背面虎視眈眈的曹操。劉備和黃祖微微一笑,表示這個劇本我熟。不過天使投資人劉老闆的确實是人菜瘾大。他看漲的三隻潛力股是一個也沒給他扛住事兒。于是乎,小張軍長任期不到一年又成為宛城張城主。

三國:由企業文化差異,引起的一場戰争

投資有風險

宛城之戰,又稱淯水之戰。是曹操勢力成立之初與董卓殘餘舊部張繡的一場戰争。公元197年,也就是東漢建安二年。那一年,袁術還沒獲得冢中枯骨的終身榮譽,小霸王還快樂地在江東炸魚塘。那一年創業達人呂布又一次背刺了徐州,袁紹和公孫瓒還在為河北第一話事人的寶座攻伐不斷。而張城主作為衆多諸侯中能夠對曹操構成威脅,且實力最弱的諸侯成為了曹老的首選的吞并目标。

此時,雄踞宛城張城主在和他的軍師賈诩商議過後,以堅定不移的意志和迅雷不及掩耳的軍事素向曹老闆發起了投降。雙方經過會晤,張繡重申了自己與劉表不共戴天的殺叔之仇,表達了和邪惡的劉表勢力劃清界限的決心以及迫切想要加入新公司為老闆鞍前馬後的強烈願望。曹操首先對骠騎将軍之死表達深切哀悼,然後對張繡的棄暗投明的功績表示肯定,對張繡積極的工作态度表達贊賞。雙方賓主盡歡,一連宴飲了數日。同時也宣告,天使投資人劉老闆投資失敗(1/3)。

企業文化之争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一個人年少時期申請的賬号遺忘,申訴恢複賬号。但是看到問題後,卻久久不語。朋友問,怎麼了?那人答:申訴問題答案忘了。朋友又問:是什麼問題?那人又答:他問我曾經的夢想是什麼。随即一臉怅然若失狀。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在人生的道路上起起伏伏的時間久了,很多都難免忘記初心。能夠在功名利祿裡浮沉卻不忘初心的人都擁有一顆金子般閃光的心。

很明顯,我們的曹老闆就是這樣一個具有着金子般閃亮心的人,少年時期他就曾經和大将軍、河北話事人、仲氏皇帝的兄長、世家領袖袁紹袁本初一起厮混,因為在别人婚禮上搶奪新婚少婦而聞名遐迩。而後的多少年,都還一直以貂蟬、秦夫人、大喬、小喬等為驅動力攻滅呂布,又欲蕩平江東。更是有詩為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這是怎樣的一種企業文化?于是深谙曹氏企業文化的曹操子曹安民,為曹操和張繡的叔母鄒氏來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不過,新入股的張董事似乎對這件事有些意見。在賈诩的謀劃下,張董事立志要做回張城主。在給曹營猛将典韋疊加了N個的buff後,張城主向曹丞相發起了夜襲挑戰。

三國:由企業文化差異,引起的一場戰争

鄒氏

宛城日報

事後,據當事人曹丞相稱,當晚的情形是這樣的:是夜,帳外人喊馬嘶,火光沖天。丞相從容出賬,問:“何事如此驚慌?”典韋答:“張繡反矣。”丞相答:“蕞爾小賊,安敢如此。待我整頓兵馬,擊退逆賊。”曹昂曰:“事已急矣,父親速走。”衆人擁丞相上馬。丞相大驚:“汝等欲陷我于不義乎?”衆人答:”天下可無我等,不可無丞相。”丞相歎曰:“今日方見世間真義士。”遂駕馬而走。典韋率部死戰,賊雖衆,不可當。繡大驚:“此人之勇不在呂布之下,可速放箭。”一時間,萬箭齊發,典韋等殒命。賊衆複追丞相。丞相方行數裡,賊衆至。丞相高呼:“爾既已降,何複叛?”賊衆皆面露慚色,答:“皆張繡一人”。丞相曰:“吾已知之,可速去。”衆拜倒,丞相複走,乃還。

而另一位當事人張城主似乎對曹丞相的說話嗤之以鼻。據他說,當晚的情形應該是這樣的:是夜,城主率衆襲營。兵鋒所過之地,無一合之地。一時間,血光沖天,哭嚎之聲不絕于耳。城主愈發不忍,乃曰:“可速降,棄兵器者免死。”賊衆紛紛擲兵器于地,高呼:“将軍高義,願從将軍除賊。”城主曰:“不可,汝等尚有家小妻兒在彼,豈可因吾而累衆。”衆皆拜倒:“今日方見世間真英雄。”隻見遠處仍有厮殺。城主往,見一大漢力戰數十人不分勝負,正是典韋。城主問:“猛士奈何從賊,何不早降?”韋不答。城主複問,乃答:“吾知彼為賊,奈何受其大恩,但求速死。”城主歎:“真忠義之士也,當全其死。”遂抽槍策馬向前。兩人交手不下數合,城主刺典韋于馬下,曰:“此義士也,當厚葬。”戰後,清點辎重,見馬廄處有兩具死屍,衣着華貴,不似常人,遂報之城主。城主問:“此二人乃何人?”降卒答:“乃賊之子曹昂,賊之侄曹安民,此二人欲尋馬,不得。自知不可活,自刎而死。”城主歎:“父子天性,古已有之。賊子棄子侄、愛将獨活,可見其天性薄涼。天理昭昭,必存報應。”衆皆拜服:“将軍高見。”

鑒于兩個版本極度不一緻,這裡引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張城主軍師證詞:“當時火勢很大,人死很多。主公的馬不聽使喚,一直在往後溜達,但被胡車兒将軍一把拉住。主公十分高興,要獎勵他拿首功,派他率兵去打曹操主帳。再見到胡車兒将軍的時候,差點認不出他。整個人小臉都白了。大帳裡的東西很亂,床邊還放着一隻靴子。呵,要不說人許昌人講究呢,出門打仗還要多帶一隻靴子,随時更換。”

若幹年後,值曹氏集團再次收編張氏集團之際,本報再次采訪了當時事件的兩位當事人,兩位當事人紛紛指責之前所傳全部都是謠言,并指責是假新聞。而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執金吾使,不僅拒絕了本報的提問,并向本報扔出了一隻靴子。

張繡到底該不該降曹

三國:由企業文化差異,引起的一場戰争

張繡和曹操的宛城之戰,事實上是曹老闆創業史上罕見的幾次失敗之一。深究其原因,無異于一出倫理大戲。也正是這場戰役的高話題性,讓很多讀者都記憶猶新。在張繡和曹操的愛恨情仇中,有三個人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張繡,曹操這兩個雙方的主将,和能夠左右張繡決定的謀士賈诩。第一次在曹操浩浩蕩蕩進攻宛城的時候,賈诩說服張繡投降。理由是曹操勢力大,不可與争鋒。這個時候,投降是正确的選擇,因為張城主僅有一座孤城要對抗曹操大軍實屬不智。

待曹操攻滅呂布後,對張繡進行了二次勸降。這個時候,賈诩又勸張繡投降。理由是曹操志向宏大,不會為難他。小編認為此時的張繡不應該降曹。要說為什麼不能降曹,這還要回到曹操宛城之戰的兩個主要陣亡人物:曹昂,曹安民。這兩人都是曹氏宗族的重要人物,尤其曹昂是曹操的首長子。父子天性,張繡之是以能活是因為對曹操有用,曹操需要一個标杆人物,展示自己博大胸懷。連有殺子之仇的張繡都能夠容忍,還有什麼人容忍不下。是以說,一旦國家達到統一,張繡的作用就消失了。其次,曹操勢力有很多親戚作為其勢力的掌權人物,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這些都是統帥一方的大将。曹昂對于整個曹操勢力的影響意義是完全不同的,他還是曹操的首要繼承人。有這些人在曹魏的将領從情感上就不可能接受張繡,縱使張繡不死,也會遭到曹魏廟堂的排斥。最後,最應該也不應該希望張繡死的人是曹丕。從情感上來說,張繡殺死曹昂間接促成曹丕繼承王位,似乎曹丕應該感謝張繡。但是從形勢上看,曹丕掌握魏國大權,容許一個殺死兄長的人在自己眼皮底下,而自己恰恰是因為這個人的間接行為得以承襲王位,别人會怎麼看?他自己又會怎麼想?張繡降曹,更像是毒士的為了自身利益做出的陰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