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博物馆专家“监守自盗”,10年转移259件珍贵文物,获利超2亿元

俗话说得好“乱世黄金,盛世古董”,黄金有价,古董无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古董逐渐的出现在市场上,由于有着收藏价值,一些古董都被炒出了一个天价,正是因为这种极高的利润,吸引了一大批人疯狂掘墓。

博物馆专家“监守自盗”,10年转移259件珍贵文物,获利超2亿元

我国也开始重视起起文物保护,如今文物最多的两个地方分别是博物馆和地下,博物馆的文物属于国家财产,有着严密的保护措施,想要盗走根本不可能,但如此庞大的利润,会不会出现“监守自盗”呢?人心都是贪婪的,而有一位专家就这么干了。

李海涛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良好的学历加上仪表堂堂的精神面貌,让承德文物管理局的人十分满意,他被安排做了一名文物管理员,对于外人来说,文物管理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工作,但李海涛不仅不无聊,还有着浓厚的兴趣。

博物馆专家“监守自盗”,10年转移259件珍贵文物,获利超2亿元

李海涛除了吃饭休息,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来研究文物和藏传佛教的研究上,他的学历和表现,很快就得到了注意,1991年,李海涛被调任为文保资料室副主任,这让他进一步接触到了重要的资料信息。

1992年,李海涛跟馆长到拍卖行去收购一些流失的文物,当一个一个的天价拍出时,李海涛心惊肉跳,他不由得脱口而开:“原来文物这么值钱啊!”馆长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意思,就随便附和了一句。

博物馆专家“监守自盗”,10年转移259件珍贵文物,获利超2亿元

自从回去之后,李海涛看之前的那些文物,眼光都开始变了,正所谓贪念滋生犯罪,李海涛经受不住诱惑,开始“监守自盗”,他本来就是资料室副主任,可以接触到一些高级资料,他通过涂改资料来“转移”文物。

一些工艺品,文物残件、部件、附件、非馆藏文物或者低等级馆藏文物都被他用伪造的文物进行替代,多次更改文物档案,从1992年开始,李海涛盗窃文物259件,卖出文物152件,获利2亿余元。

博物馆专家“监守自盗”,10年转移259件珍贵文物,获利超2亿元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02年,一家拍卖会场拍卖李海涛盗出来的清乾隆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与乾隆时期银坛城两件物品,一些有眼力的专家认出这两件是故宫藏品,而且还是国家定级馆藏珍贵文物。

经过追查,这两件物品都属于承德外八庙,若不是李海涛贪念太重,企图卖掉这两件文物是馆藏珍贵文物,很有可能,李海涛还会用同样的手段偷盗博物馆文物,但李海涛只是一个研究文物的专家,并没有太多的路子。

博物馆专家“监守自盗”,10年转移259件珍贵文物,获利超2亿元

很显然李海涛身处一个错综复杂的走私链,李海涛的落网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