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力帆成立合资公司,背靠吉利能否重生?

编辑导语:继力帆凭借吉利完成重整后,其又和吉利将在重庆设立合资公司,并背靠吉利体系实现汽车业务布局;力帆与吉利联手各有考量,吉利可凭借力帆重庆地理位置快速在渝布局换电模式,而鲜有经历的力帆推出新车型能否受市场关注还是个未知。

吉利、力帆成立合资公司

12月14日,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力帆科技”)发布公告,拟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吉利汽车”)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双方分别投资3亿元,持股比例50%。

力帆成立合资公司,背靠吉利能否重生?

根据公告显示,合资公司将设在重庆市两江新区直管区。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整车的设计、研发、销售;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软件开发;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

力帆科技将依托吉利汽车在造车全环节的体系化优势和专业能力来对力帆科技全价值产业链进行提升,与此同时,双方将协调出行公司、换电服务公司、匹配车型、合理打造换电网络生态的构建。

从公告来看,力帆科技可以依靠吉利汽车重新布局汽车业务,而吉利可以通过力帆科技在渝快速打造和推广换电模式。

力帆曾以摩托车业务发家,2003年开始布局汽车业务,2006年获得轿车生产资质,但是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效应的力帆乘用车业务销量连年下滑,2020年7月9日,力帆股份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进行重整。随后吉利正式接手力帆,2021年4月26日,“ST力帆”变更为“力帆股份”,股票简称同日更名为“力帆科技”。

力帆靠吉利重回赛道

力帆成立合资公司,背靠吉利能否重生?

力帆凭借吉利完成重整并逐渐往新能源方向发展,此次力帆凭借吉利实现重生仍是个未知。

2018年力帆集团累计销量9.2万辆,同比去年下滑26.57%,2019年年销量下滑到仅2万辆左右,两年扣非后分别亏损21.5亿元和43.9亿元。2020年,力帆集团财务状况恶化,上半年累计销售汽车仅1527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5.95亿元。

进入2021年,改名为“力帆科技”的公司连续两个月销量为0,停产同时销量只有5辆。

吉利加入力帆科技之后,力帆科技开始有回暖迹象。今年5月,力帆科技首款换电车型80V在重庆蔡家生产基底量产下线;9月,首批100辆力帆枫叶80V换电出租车正式交付运营,公司还表示,今年针对网约车、出租车和公务用车市场还将推出两款换电车型60S和80X。

从吉利加入后力帆科技所布局汽车市场来看,力帆科技主要针对换电新能源市场推出车型,并布局众多车企纷纷布局的B端市场。

面向B端打造的换电车型是力帆科技转型的第一步,但是从目前来看B端市场正处于萎缩状态。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公开表示:“预计今年B端市场占有率有明显下降,市占率大致在10%~20%之间,与C端市场应该是二八开”

吉利加速在渝换电布局

力帆成立合资公司,背靠吉利能否重生?

而目前换电模式也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吉利庞大的底盘可以支持其换电战略规划实施,但是力帆科技的换电车型在市场上能否得到消费者认可还有待考察。

力帆发布成立合资公司同天,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事实上,早有车企在2020年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后就开始加速推出自己的换电战略。今年北汽与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长安新能源成立重庆换电联盟,正式与奥东新能源签约,以换电模式服务长安新能源E系列车型;蔚来汽车也正计划与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电池管理资产公司。

而吉利也正想在西部地区开展自己的换电战略模式,今年11月,吉利集团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西部总公司,同步设立创新研究院,孵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而恰恰吉利与力帆科技成立合资公司也位于重庆两江新区。与此同时,吉利科技将在涪陵区投资建设12GWh动力电池项目。

从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的话语中便可知吉利欲想开拓在渝发展。“得益于重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吉利控股集团在渝项目推进顺利。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在重庆的布局力度,做大做强在渝合作项目,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模式,助力重庆智慧出行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力帆成立合资公司,背靠吉利能否重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