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疆8旬老人国画情结 40年画出2000余幅作品

新疆8旬老人国画情结 40年画出2000余幅作品

孙锡桂正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李文俊 摄 央广网发

央广网阜康12月15日消息(记者 罗成 通讯员 李文俊)“小时候就对花、鸟、鱼、植物等都喜欢,也喜欢画,几十年了,到现在我每天要坚持画一会。”新疆阜康市83岁退休老人孙锡桂说。

14日,记者走进孙锡桂老人的书房,书桌上摆放着整齐的画笔和颜料,墙上挂着各种国画作品,浓浓的墨香迎面而来,书柜内摆满了收藏众多画作。墙上挂着的画作形态各异,有活灵活现的喜鹊,还有争奇斗艳的牡丹、荷花等。

“柜子这些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份情感,我将这些作品都裱好,收藏了起来,有人喜欢的时候赠给他们。”孙锡桂说。

孙锡桂老人从事绘画已经40余年,他的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让人看后能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画画就是为了陶冶性情,以画为乐,画中山、水、鸟反映当下社会繁荣的景象,是传递社会正能量。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国的美好,用画作将记录下来。”

今年83岁孙锡桂,出生于1938年,谈起与绘画结缘,还要从他的工作经历说起。1965年孙锡桂被调到当时的阜康县电影院工作。“到电影院我负责宣传,每一个新片在播放前我要写海报,有的海报2米多高,不仅要写,还要有创新,要能吸引群众来看电影。”

长期的海报宣传就像一把钥匙,为孙锡桂打开了绘画大门。此后他渐渐热爱学习画画,刚开始学习画天山天池,并对一些植物感兴趣,尤其是荷花、菊花、山竹等。1975年夏天他的第一幅作品被别人看好。“第一幅作品是一幅山水画,从立意到成作耗时一个星期,当时一位上班的同事看上了,很喜欢,我就送给他了。”

由于对画画的饶有兴趣,后来孙锡桂被调到当时阜康县国有工艺美术厂工作,孙锡桂在工作之余更加热爱绘画艺术。从此,他购买了许多关于绘画的书籍,开始学习绘画,从传统美术开始学,到素描、速写之类。“期间我也通过各类函授老年大学等不断学习,我就琢磨绘画的立意和技巧,每一幅画作都是一种付出和收获,一定要扎实地去画,别人喜欢了,我也很开心。”

2000年1月,退休后孙锡桂,开始潜心绘画,笔耕不辍。“退休20多年了,因为绘画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坚持画画,修身养性。”孙锡桂笑着说。

多年来,当地人知道孙锡桂的人,总有人登门求画,孙锡桂老人毫不吝惜,只要上门的客人总是赠送一幅。

2005年一幅6尺整张作品获得了由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全国三等奖。

孙锡桂的画,画风严谨,多为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独具特色。从起笔到落墨,从线条到色彩、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再到花鸟,栩栩如生、情境夺人。

40年里,他的作品粗略估计近2000余幅。近100余幅被外地游客购买,“作品有乌鲁木齐、西安、杭州、南京等地游客购买,这些作品都是山鸟为主。”

“我画画就是为了修身养性,对绘画艺术的兴趣的一种释然,让生活更加美好,老有所乐。”孙锡桂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