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作者:东瀛万事通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如唐代白居易诗中描述那样,画家王小燕用中国水墨将紫藤盛开的烂漫铺满画卷。当地时间5月6日,“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在巴黎荣军院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此次大展以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奥运年为契机,展出了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200余件艺术作品。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子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小燕创作的《藤花烂漫》《鸭知水暖》两幅作品亮相展区,受到大众广泛赞誉。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艺术无国界,向更多人讲述水墨“燕语”

王小燕五岁开始学画,绘画作品涉及人物、花鸟、山水,以传统中国水墨画为基础,同时受到米罗、梵高、莫奈等西画大师色彩绘画影响,用东方笔墨表现西洋绘画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春景》《鸭知水暖》《藤花烂漫》《桂林山水》《艺术大师》《伦敦郊外》《莫奈湖畔》等。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藤花烂漫》

“参展的两幅中国画作品都是展现春景的。”王小燕告诉记者,藤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是古代女子常用饰物,在中国文化中有“紫气东来”的寓意。因此,藤花特别是紫藤花成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常客,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等大师都以紫藤闻名。“我喜爱藤花,也爱画藤花,尝试过用传统中国画,西画和装饰绘画等手法画紫藤花。在游历世界和写生过程中,我对日本藤花园和西班牙庞大繁茂的藤花景色印象深刻。”王小燕说。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鸭知水暖》

《藤花烂漫》以中国画技法为基础,充分运用岩彩的色彩效果和西画光影透视法,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鸭知水暖》作品同样惊艳。画作以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线条为基础,融入西画的色彩和装饰元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王小燕介绍,《鸭知水暖》艺术地再现了苏轼的诗意,避开了妖艳的桃花,代之以垂柳枝条,主角则是两只在水面悠闲浮游的水鸭,以此将盎然春意传递给观众。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王小燕在国外写生

为了开阔眼界,广泛学习,更好地提升绘画水平,王小燕曾去到众多国家采风,与法国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法国是艺术家们向往的地方。1997年跟随老师去英国博物馆办画展后,接着去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写生。当时我就对莫奈湖和花园特别感兴趣,想看看自己一直喜欢的画家莫奈所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法国之行后,她创作出《莫奈湖畔》,以记录下在法国这段美好的回忆。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莫奈湖畔》

“艺术无国界。紫藤花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鸭知水暖》中场景的发生地可能是江南,可能是北京,也可能是法国的莫奈湖畔。”在她看来,绘画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也是拉近不同国家人民之间情感的纽带,它可以穿越国界,超越文化,触动人心。

让艺术走进生活,在创新中传承中国画

“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1984年就随父亲从西安来到深圳了。”王小燕的父亲王子武被誉为中国画坛一代宗师、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传奇画家,“父亲对艺术事业的孜孜追求,让我不敢停下脚步,不敢怠慢艺术创作。”王小燕赴国外求学生活二十余年,2010年回国后再次回到深圳,一边照顾父亲,一边筹备画展并积极创作。王子武与王小燕两代艺术家在深圳薪火相传的故事,传为艺林佳话。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父亲王子武笔下的王小燕

“以前经常跟父亲一起在洪湖公园散步赏花,所以创作出了多幅莲花图,梧桐山的毛棉杜鹃花开放时也很壮观。”在王小燕眼中,深圳不仅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一座绿色之城、生态之城,这里气候适宜,花卉品种丰富,对于她的写生创作很有帮助。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在坚持传承的同时,王小燕也在不断创新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画。2023年6月,王小燕的三幅莲花图亮相深圳地铁交通枢纽岗厦北站,于城市的川流不息的轨道交通中传播中国传统水墨,分享香远益清的艺术品格,让深圳艺术“接地气”,让艺术于无声处滋养城市人文。

王小燕画作添彩中法友谊,以中国画对话世界

“祥龙春碗”作品

此外,王小燕积极将自己的绘画艺术和设计结合起来,开发出具有传统水墨画气韵的文创产品,她为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主持设计的“祥龙春碗”作品,受到大众好评。“设计和艺术本身就是一体相通的。我前段时间刚参加了深圳设计周,现在正在为文博会做准备,接下来会把我绘画中的荷花、紫藤花、牡丹花等元素融入丝巾、茶具、瓷器,让艺术融入生活。”王小燕表示,她还即将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举办“双燕归来”画展,让更多师生、广大民众和艺术爱好者近距离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本文由受访者供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