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校发现大清皇宫侍卫墓,专家发掘过半后,墓主子孙带着家谱跑来

大清的皇宫侍卫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清朝的情况比较特殊,清军入关之后,满汉矛盾一度激烈到难以控制,为了保证皇室的安全,清朝皇帝都会选择满洲八旗子弟做皇宫侍卫,所以我们熟悉的很多名臣都是从侍卫做起,一步一步进入清朝的权力枢纽,封侯拜相。

学校发现大清皇宫侍卫墓,专家发掘过半后,墓主子孙带着家谱跑来

像傅恒、索额图、索尼、明珠、和珅等人,都做过皇宫侍卫。不过,虽然都冠着侍卫这个名头,大家的福利待遇却不太一样,因为侍卫也分三六九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像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就属于贴近皇帝的美差。

内廷里的侍卫职位高,工资待遇好,获得升迁的机会多,就成了人人眼热的“香饽饽”。按照清朝的制度,内廷侍卫一般出身于满蒙的勋贵世家,就算“退而求其次”,也要选择武举出身的进士,汉人纵使获得了资格,也要经过重重考验才能领到侍卫的“工作牌”。

学校发现大清皇宫侍卫墓,专家发掘过半后,墓主子孙带着家谱跑来

所以,哪怕是个清朝皇宫侍卫墓,也具备非常高的考古价值,因为能做到这个职位本身就代表墓主人身份兼能力不一般。话说回来,清朝满族勋贵侍卫里出的名人我们都很熟悉,那汉族的清宫侍卫呢?根据现代考古墓葬的发现,出身汉族的清宫侍卫虽然少,但待遇也不算差。

前几年安徽一座学校施工过程中,就发现了汉族大清侍卫墓。当时学校的综合楼要翻新,请来了校外的施工队,但不知道是不是应验了“学校通常建在坟地上”和“施工队也叫考古先锋队”的现代规律,这次施工人员也因为铲车操作失灵发现了地下的墓葬群、古器物。

学校发现大清皇宫侍卫墓,专家发掘过半后,墓主子孙带着家谱跑来

于是当地的考古专家迅速赶来,对这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里并不是单一的某个人的墓葬,而是一个家族的墓葬,根据现场勘测,专家发现这座墓葬的年代是清朝中晚期,那个时候满汉矛盾已经趋于平和,所以汉族人进入皇宫做侍卫已经不算什么奇异的事情。

随着考古工作深入开展,专家更料定这是一位清朝武官的家族墓葬,很可能是皇宫侍卫。墓葬中出土了顶戴、银锭、玉带钩、扳指、弓箭等,这顶戴上没有花翎。清朝的文官是有花翎表明品阶的,大内侍卫没有;而且这顶戴是五品官所有,只是并没听说这里出过满族侍卫。

学校发现大清皇宫侍卫墓,专家发掘过半后,墓主子孙带着家谱跑来

直到在场的一位当地居民提供了线索。他听专家说起,这位侍卫官的品阶不高不低,属于三等侍卫,应该是汉族武举出身,便立刻回忆起老人家讲过的当地武举人故事。同时他也告诉专家队,这位武举人经过层层选拔后做了侍卫,衣锦还乡后选择建造“携子抱孙墓”。

学校发现大清皇宫侍卫墓,专家发掘过半后,墓主子孙带着家谱跑来

这和现场的情况吻合,墓主人的身份呼之欲出。就在发掘过半后,听到消息的墓主子孙带着家谱跑来,经查阅家谱,他们的祖宗就是这位武举侍卫。但他们要求考古工作终止,以免扰了先人,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好商议由文物部门替这名侍卫重新立冢,然后继续考古修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