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国逐个灭掉五国,只剩下齐国的时候,齐国当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秦国逐个灭掉五国,只剩下齐国的时候,齐国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赢得一方自然得意至极稳坐高位,但失败者往往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这其中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恐怕是清朝时九子夺嫡的场景。

当时四王爷继位成为雍正帝后,对其他的兄弟可谓是赶尽杀绝。也许是最狠不过帝王心,但道理上来说这是必须的一步。因为既然夺嫡的情况如此激烈,兄弟情义自然不顾了,留有后患是会成为灾难的。从这个方面看来自小长大的兄弟都会自相残杀,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又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秦国逐个灭掉五国,只剩下齐国的时候,齐国当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似乎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个时期里没有一个能够一统天下的君主,这就好比一山不容二虎一样,自然为了领地而进行争斗。可虽然没有这样的一位君主,但在一段时期内总会出现一个国力最为强劲的国家。

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国家都在努力增强的国力,为的就是成就最后的霸业。齐国也曾经是霸主的争夺人选,可到了最后却成为任人鱼肉的一员。

齐国的由来

齐国最早出现的年代在西周,当时讨伐商纣王之后,周武王对功臣进行大肆奖赏,除了这些派给功臣以封地,而这时就是齐国萌芽的时候。

因为齐国的地理环境以及一系列历史原因,它渐渐成为许多诸侯国中的最富有的国家。或许最早成为齐王的人心里仍然惦念着周王朝的赏赐而感恩,可随着传代数次之后,诸侯国的性质已然发生了变化,他们竟然希望成为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人,而齐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筹谋。

秦国逐个灭掉五国,只剩下齐国的时候,齐国当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当时的时代,一个小国家要想成功讨伐另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结盟,齐国显然深谙此道,也借由这样的机会成功成为当时诸侯国中实力最为强劲的一个国家。

一个成功的人总是会应运而生,而齐桓公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人。最重要的是,齐桓公身边有许多忠臣能够辅佐他成就一番霸业。可就像之后的汉武帝一样,人一旦到达一个高处可能就会迷失自己,齐桓公在晚年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身边的忠臣年事已高相继去世,只有奸臣陪伴左右,就这样齐国经过一场内乱之后开始走下坡路。

可就算走下坡路,齐国的地理位置还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在争霸的后期,齐国和楚国是结盟的,但是因为秦国的离间,齐国和楚国的结盟最终还是破灭了。当时秦国对齐国假意许了优厚的条件,仅仅需要他对其他国家的求助无动于衷即可。

这样的事情放到现在就好比美国与朝鲜的那场战争,而我国深知其中的厉害之处。可当时的人似乎没有想过,到最后齐国还是没有逃脱唇亡齿寒的现实。

秦国逐个灭掉五国,只剩下齐国的时候,齐国当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齐国对于独独留下自己的想法又是如何

在楚国与秦国进行争斗时,秦国离间两国,使得齐国暂时躲过一劫,甚至最后也只剩下齐国。其实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齐国此前的举措完全是错误的。自古以来就有一山不容二虎之说,一个想要占地为王的老虎怎么会将眼中钉留着。

可虽是这样的道理,但齐国显然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独独留下自己以后,齐国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逃过一切后的喜悦,那么多曾经各自为王的人都消失了只留下自己怎么能不是一种幸运呢!这样的心思恐怕是小孩才会有的沾沾自喜。

但齐国的小孩心性远远不仅于此处,他甚至对秦国产生了信任,认为是自己和秦国完成了这样大的一件事。毕竟秦国也曾向齐国许诺过,那么曾经遵守诺言的齐国做到了自己所做的,而秦国也完成自己之前的计划,最后难道不应该坐收渔翁之利吗?

齐国的想法显然最后破灭了,秦国在完成自己那一阶段原定的计划以后转而向齐国进发,而到此时齐国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被人直驱都城时也为时已晚。

秦国逐个灭掉五国,只剩下齐国的时候,齐国当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秦国选择最后吞并齐国是理智的,因为两国的距离相距甚远,只有是自己最远处的国家没有威胁后,才能够安心对付其他国家。

而秦国统一时的政策其实都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每次都会先假意结盟,然后将对方蚕食。齐国就是深受这样的计划而被灭国,其实秦国在打败其他五国时,曾经许诺给齐国的好处还是给了一点的,不过就像是打发叫花子一样的施舍,让人不可忍受。

参考文献:《史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