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正决定价值和命运的,是战略眼光

很多朋友读《孟子》,第一个字就读错了。

《孟子》的第一章是梁惠王章句上,很多朋友读的时候,并没有理解孟老夫子的深意,是因为对历史不够了解;有些朋友注意到了,但是没有深入的去思考其中的含义。

梁惠王,其实应该是魏惠王,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三代君主。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可能印象里总是觉得魏国是个弱国,其实,在三家分晋之后,第一代君主魏文侯时期,魏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而到了魏惠王的时候,魏国已经沦为弱国,魏惠王一方面又想恢复魏国昔日的荣光,一方面又在重大的战略利益考量上摇摆不定,缺乏

战略眼光

,导致日益捉襟见肘,在一块四战之地中苦苦支撑。

所以,孟老夫子之所以在《孟子》开篇,用梁惠王这个称呼,其实是用春秋笔法,是对魏惠王的否定和嘲讽。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也就是《孟子》的开篇,孟老夫子直接引入了一个话题,也就是义利之辨的问题,这是中国文化的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被讨论了2000多年。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真正决定价值和命运的,是战略眼光

这一段原文大家都比较熟悉,文字也比较简单,就不逐字逐句的翻译了。

虽然,孟老夫子说,

何必曰利

,但是魏国之所以快速的从超级大国沦落为一个苦苦支撑的弱国,是在魏国的第二代国君,魏武侯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的,就是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86年。

魏武侯是跟随魏文侯四处征战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他继承了魏文侯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但是,在战略眼光上,却基本上没有继承。

魏文侯时期的强大,与他制定的一条战略息息相关,但是,魏武侯放弃了。

这条战略就是,魏国的征战都要联合赵、韩两国,三国合力向外扩张。这样一来,虽然魏国处在四战之地,但是赵国和韩国成了魏国稳固的战略后方。同样,三国联合起来,其实就是在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晋国在春秋时期,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称霸诸侯,一直到三家分晋的时候,晋国都是强国之一。

魏文侯坚持的这条战略就是,三国联合征战的“果实”,由三家平分,不过其中也有隐藏的战略需求,就是给赵国多分钱,但是不让赵国插手争霸中原的具体战争。魏文侯觉得魏国太吃亏,就开始逐步调整分配方案,第一个开始吃亏的就是位置最偏的赵国,而魏武侯为了达到目的,使用了很多具体的招数,但是目的都是减少给赵国的利益分配,最终,三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魏国,其次是韩国,被逼无奈的赵国,奋起变法,国力快速提升,并迁都邯郸,开始了自己参与争霸天下的征途。三国联盟正式分裂,虽然魏武侯继承了他父亲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和才能,苦战之下,在他的时代,魏国的疆土还在扩大,但是,隐患已经不可避免,到了魏惠王的时候,既没有战略眼光,又没有军事才能的魏惠王就被迫迁都到梁地,这也就是孟子之所以称他为梁惠王的由来。

司马贞《史记索隐》评价说:“文始建侯,武实彊盛。”

魏武侯的战略失误,使得魏国深处四战之地的劣势,充分暴露出来,虽然靠军事能力左冲右突,苦苦支撑,但是把魏国的国力基本已经透支殆尽了,魏惠王即使有回天之意,也没有了回天之力。

计算利益的正确方式,不是看你付出的,而是看你得到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列子》里的故事: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邻人父因请以为薪。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

简单的翻译一下:

一个人家有棵枯死了的梧桐树,他邻居家的老人说枯死了的梧桐树不吉祥,那个人惶恐地把梧桐树砍倒了。邻居家的老人于是请求要这棵树当柴烧。那个人很不高兴,说:“邻居家的老人原来仅仅是想要我这棵树当柴烧才教我砍倒树的。他和我是邻居,却这样阴险,难道可以吗?”

《列子》中的这个故事,很多人从中读出的是

阴谋,

有些人从中读出的是这家人的

心有不甘。

真正决定价值和命运的,是战略眼光

但是,实际上,

这和魏武侯面临的三家平分战果的问题

,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因为,

我们很多时候,计算利益的得失的出发点,都是自己付出的,而没有计算自己得到的。

这几年的商业实践中,我们可以屡屡看到很多企业,壮士断腕,把一些优质资产低价甩卖,为的就是能够快速回笼资金,而这些资金是寒冬中能够生存下去的,为数不多的希望,从外人看来,那么好的业务,那么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这么便宜出手,实在是太亏了。

与此相对的,就是一些互联网企业高溢价收购传统企业,我们经常会对于一些互联网巨头动辄几十个亿收购一个不知道干什么的网站感到错愕,特别是这两年,他们几百亿的规模去收购一些已经基本没有多少盈利能力的传统零售巨头,比如说阿里收购大润发,腾讯入股线下的沃尔玛、永辉,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迪亚中国、万达百货都是几百亿的交易规模。

其实,区别就在于,如果我们局限在传统的商业零售业视角,基本上已经是无利可图,但是如果从更高的维度上而言,用这些钱去收购如此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带有巨大现金流的相较于线上流量而言简直是太便宜了。

真正决定价值和命运的,是战略眼光

上边说到的这两者的最重要的区别,可以说是格局的区别,这个我在前边的文章里已经提到过了。但是,具体说下来,

决定价值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战略眼光

,如果没有战略眼光,可能就会像魏武侯一样,四处征战,战功赫赫,却遗患无穷,最终功亏一篑。

我一直说《管子》的兵法,比孙子兵法更完备,在《管子·幼官》里讲了胜利的

条件、原理和方法,

共计

21条

,其中有一条就是:

定成败胜

,我们总是喜欢那种百战百胜的将军,对于将军而言,百战百胜可能是好事,但是对于君主来讲,就是出了大问题。善者不战,逼不得已必须打仗的话,必须尽快解决问题,但是,打了一百场仗,还没解决问题,那只能说明主帅的无能。其实,魏武侯的故事,就是这一条最好的反面教材。

不管是作为企业家,还是作为个人来讲,我们永远要看清楚的,就是什么才是我们的核心利益,而不是在低层次上去计较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如果因为一时的利益得失,而失去了核心利益,才是最得不偿失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