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时期,曹操到底盗掘了何人之墓,能够养活军队三年?

在中国古代古人受制于认知水平,认为人死之后会轮回转世,因此为了能够享受万世富贵,也自然导致厚葬之风尤甚,而作为连锁的结果这也导致了盗掘古墓的兴起。于是,为了阻止盗掘古墓,历朝历代都会对盗掘坟冢者进行严厉处置。几乎所有朝代的律法中都规定凡是开棺见尸者,均处以极刑。

但是即便如此,每当战乱年代,民生凋敝之下,这种盗掘之风便会再度兴起。毕竟只有先让自己活着,才会有人去尊重死者,这一点不只是民众,就连掌权一方的诸侯也不能例外。而三国时期,便是一个如此的时代。

三国时期,曹操到底盗掘了何人之墓,能够养活军队三年?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这种饱受战火摧残之下,经济凋敝,入不敷出,各方诸侯也都需要为财帛发愁。

而刘备在占据益州之后,当时的府库早已无所赢余,但是要进行攻伐夺取天下,没有钱帛自然是不行的。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妙计——发行直白钱。

“此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这种虚值大额钱币,严重的超过了汉五铢的面值,从而可以大肆的攫取民间财富,也迅速的使得刘备“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而作为三国鼎立的另一方,曹操则要来的简单粗暴,他选择了攫取死者财富—盗掘古墓。

三国时期,曹操到底盗掘了何人之墓,能够养活军队三年?

在讲究死者为大的中国古代,曹操此举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一时间也被时人所诟病,同为建安七子的陈琳便有“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之语,但是其实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者,曹操此举虽然得罪的是“死人”以及为自己披上了恶名,但与刘备攫取民脂民膏,造成的益州民众怨声载道,得罪活人相比显然这样的举动要更加明智。

三国时期,曹操到底盗掘了何人之墓,能够养活军队三年?

而且曹操还十分务实,在盗墓的同时还设置了完善的盗墓机构,“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也就是说“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都是曹操为盗墓发明的雅称官职,而也正是由此曹操还被盗墓者尊为祖师爷。

就曹操盗墓的实际效果而言,也可谓是收获颇丰,其中根据《水经注疏》记载,有一次盗掘古墓,破棺之后便发现了“金宝数万斤”,单单依靠此次盗墓所获得的的那些财物,曹操便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

三国时期,曹操到底盗掘了何人之墓,能够养活军队三年?

那么到底是盗掘了谁的墓穴呢?《曹操别传》中记载“(曹)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也就是说曹操盗掘的乃是梁孝王冢。

梁孝王乃是汉景帝刘启的弟弟刘武。他的母亲是窦太后,他曾经在七国之乱之中立下赫赫战功,死守睢阳,也以此而成为汉景帝倚重的权王。而且在其治下,多为汉朝的富庶要地,他本人又十分喜欢搜刮财帛,后来意欲趁汉景帝病笃之际,夺取帝位,为汉武帝所阻,随后病死。

三国时期,曹操到底盗掘了何人之墓,能够养活军队三年?

他的墓室之内的陪葬品自然是十分丰厚。而他本人为了防止盗掘,也设置了坚固的墓道,单陵墓修建便有20多年。但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而且曹操又有军权,纵使梁王“斩山作郭,穿石为藏”也抵不住曹操的盗掘。

而作为后续,即便是在建国后,考古专家进行保护性挖掘之时,梁孝王墓内仍旧出土了金缕玉衣等2万多文物,可见梁王之富。

参考资料:《曹操别传》《水经注疏》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