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人公名叫宋祎,生活在西晋末年到东晋初年,是一位长相倾国倾城、无可挑剔的小姐姐!

(宋祎)
她自幼跟随石崇的爱妾绿珠学艺,尤其善于吹笛子。石崇就是那个与王恺斗富的那个石崇,“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不但有钱,长相风流倜傥而且文学才华出众。
宋祎的一生先后嫁过四位丈夫,分别是:
第一位、“王与马”共天下中王家的王敦;王敦与他的堂弟王导拥立晋元帝司马睿立了大功,封为大将军、江州牧。后居心叵测,于造反途中病死。
第二位、“王与马”共天下中司马家的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绍是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东晋第二位皇帝,文韬武略,平定王敦之乱,可惜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
第三位、“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阮孚,任吏部尚书。一个放荡不羁的男人,典故“囊中羞涩”、“金貂换酒”都是说阮孚,他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收藏木屐,也就是当时人穿的木头鞋。不过当时的名士都是特立独行,很有个性。
(谢尚)
第四位、陈郡谢氏之一。谢尚,东晋时期名士、任尚书仆射,镇西将军,豫章太守谢鲲之子、太傅谢安从兄。谢尚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另外,传国玉玺就是谢尚的北伐时给皇上搞回来的。当时东晋司马睿虽然在建邺称帝,但没有传国玉玺,被北方少数民族国家戏称为“白板天子”,谢尚也因此立下大功。
这四位不是皇帝,就是名满天下的大臣、名士。史书上都有详细的记载。然而宋祎的一生在这四个男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却鲜有记载,只有刘义庆《世说新语》与《太平御览》中载有蛛丝马迹。留下了她飘忽而模糊的身影,像谜一样无法凑成一个完整的片段,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
后人根据这些蛛丝马迹,推测出宋祎的故事有两个版本:
版本之一
宋祎跟绿珠学艺时,只有四五岁,等她长大后,国色天香。石崇死后,做了王敦的小妾,是她的第一个男人。王敦使了个计策,以保重身体为理由,发誓远离声色,故意遣散所有小妾,暗里通过运作,让宋祎“潜伏”到明帝身边,不仅可以刺探绝密军事情报,而且趁机掏空明帝的身体。
最后宋祎在名士谢尚的庇护下,跟随他终老。后来有个大名士叫袁崧任琅邪太守,每次喝醉,就坐车到宋袆的坟上,哀痛哭泣。并作了《行路难》,高声歌唱,听到的人莫不落泪。
这个版本中宋祎是一个很有政治心计的女人,他的目的很明确:受王敦指使,或者王敦给了她什么承诺,去干掉皇帝。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骗得了阮孚的信任,利用阮孚去遥远的广州避祸,然而阮孚缓过味了又不想去了。宋祎又干掉阮孚!寻求新的庇护,最终找到了谢尚。
版本之二
王敦从石崇那里得到宋祎后,贪图宋祎的美貌,十分喜爱,然而王敦造反作乱,病死途中。一干侍妾纷纷流落。宋祎因倾国倾城和才艺出众,被送给了晋明帝。
明帝十分喜爱宋祎,日夜缠绵,并封为贵妃,便将黄脸婆,皇后庾文君抛到了脑后。这就触动了庾氏家族的势力,于是庾文君便通过哥哥庾亮,联合一众大臣向明帝进谏,红颜祸水,赶出宫去!没有一点背景和地位的宋祎如何能对抗的过大权在握的庾家。(按,如果明帝是被害死,庾氏的嫌疑远比宋祎大。)明帝万般无奈,此时朝廷中的老好人阮孚此时出头,阮孚的家世背景明帝也很满意,宋祎跟他也是一个好的归宿,明帝便同意了。
出于感激,宋祎自己知道的秘密告知了阮孚,朝廷的大权将被庾亮把握。阮孚认为庾亮年轻,不能把握大局,朝中必将大乱。便自请外放广州。宋祎跟随阮孚还没有走到,命里福薄的阮孚便病死了。可怜的宋祎又失去了依靠。
此时的宋祎已经约35岁,姿色已老,漂泊半世,身心亦疲。碰到了性情豁达、志趣相同、酷爱音乐的名士谢尚。虽然跟随谢尚之后毫无记载,但以二人的才情,想来必定安享了晚年!
总之,宋祎的前半生是坎坷不幸的、充满艰辛的,后半生在幸福中度过是大概率时间。两个版本大家认为哪个靠谱呢?笔者个人观点认为是版本二。因为:
第一、在两晋那种门阀政治背景中,宋祎既不是名门闺秀,又没有生于王侯之家,她的出身,没有支持她搞政治的条件。
第二、无良文人的嫁祸,历史上这种事情层出不穷,从苏妲己、褒姒说起,到冯小怜、杨玉环、陈圆圆等女人,他们大部分都被戴上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帽子。但是这些皇帝如果自身节制,处理朝政上也没问题,何来误国之说!大臣们也不敢直接指着皇帝说“老大,是你自己太好色了吧!”所以,文人们只能把这个大帽子扣给这些女人。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几个有政治野心的真红颜祸水,比如老佛爷!
第三、女人的天性,她们大都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控制欲。女强人是社会的稀有动物。像邓绥、王政君、武则天那样拥有超强才能,把控朝廷的女人,从古到今也没有几个。
女人大都想有个美满的家庭,相夫教子,有点小钱花,有一个爱自己的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