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人公名叫宋祎,生活在西晉末年到東晉初年,是一位長相傾國傾城、無可挑剔的小姐姐!

(宋祎)
她自幼跟随石崇的愛妾綠珠學藝,尤其善于吹笛子。石崇就是那個與王恺鬥富的那個石崇,“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不但有錢,長相風流倜傥而且文學才華出衆。
宋祎的一生先後嫁過四位丈夫,分别是:
第一位、“王與馬”共天下中王家的王敦;王敦與他的堂弟王導擁立晉元帝司馬睿立了大功,封為大将軍、江州牧。後居心叵測,于造反途中病死。
第二位、“王與馬”共天下中司馬家的晉明帝司馬紹,司馬紹是晉元帝司馬睿的長子,東晉第二位皇帝,文韬武略,平定王敦之亂,可惜二十七歲便英年早逝。
第三位、“竹林七賢”之一阮鹹的兒子,阮孚,任吏部尚書。一個放蕩不羁的男人,典故“囊中羞澀”、“金貂換酒”都是說阮孚,他還有一個特殊的癖好,收藏木屐,也就是當時人穿的木頭鞋。不過當時的名士都是特立獨行,很有個性。
(謝尚)
第四位、陳郡謝氏之一。謝尚,東晉時期名士、任尚書仆射,鎮西将軍,豫章太守謝鲲之子、太傅謝安從兄。謝尚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書法,擅長清談。另外,傳國玉玺就是謝尚的北伐時給皇上搞回來的。當時東晉司馬睿雖然在建邺稱帝,但沒有傳國玉玺,被北方少數民族國家戲稱為“白闆天子”,謝尚也是以立下大功。
這四位不是皇帝,就是名滿天下的大臣、名士。史書上都有詳細的記載。然而宋祎的一生在這四個男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史書卻鮮有記載,隻有劉義慶《世說新語》與《太平禦覽》中載有蛛絲馬迹。留下了她飄忽而模糊的身影,像謎一樣無法湊成一個完整的片段,給人留下了無限遐想!
後人根據這些蛛絲馬迹,推測出宋祎的故事有兩個版本:
版本之一
宋祎跟綠珠學藝時,隻有四五歲,等她長大後,國色天香。石崇死後,做了王敦的小妾,是她的第一個男人。王敦使了個計策,以保重身體為理由,發誓遠離聲色,故意遣散所有小妾,暗裡通過運作,讓宋祎“潛伏”到明帝身邊,不僅可以刺探絕密軍事情報,而且趁機掏空明帝的身體。
最後宋祎在名士謝尚的庇護下,跟随他終老。後來有個大名士叫袁崧任琅邪太守,每次喝醉,就坐車到宋袆的墳上,哀痛哭泣。并作了《行路難》,高聲歌唱,聽到的人莫不落淚。
這個版本中宋祎是一個很有政治心計的女人,他的目的很明确:受王敦指使,或者王敦給了她什麼承諾,去幹掉皇帝。并且在執行過程中騙得了阮孚的信任,利用阮孚去遙遠的廣州避禍,然而阮孚緩過味了又不想去了。宋祎又幹掉阮孚!尋求新的庇護,最終找到了謝尚。
版本之二
王敦從石崇那裡得到宋祎後,貪圖宋祎的美貌,十分喜愛,然而王敦造反作亂,病死途中。一幹侍妾紛紛流落。宋祎因傾國傾城和才藝出衆,被送給了晉明帝。
明帝十分喜愛宋祎,日夜纏綿,并封為貴妃,便将黃臉婆,皇後庾文君抛到了腦後。這就觸動了庾氏家族的勢力,于是庾文君便通過哥哥庾亮,聯合一衆大臣向明帝進谏,紅顔禍水,趕出宮去!沒有一點背景和地位的宋祎如何能對抗的過大權在握的庾家。(按,如果明帝是被害死,庾氏的嫌疑遠比宋祎大。)明帝萬般無奈,此時朝廷中的老好人阮孚此時出頭,阮孚的家世背景明帝也很滿意,宋祎跟他也是一個好的歸宿,明帝便同意了。
出于感激,宋祎自己知道的秘密告知了阮孚,朝廷的大權将被庾亮把握。阮孚認為庾亮年輕,不能把握大局,朝中必将大亂。便自請外放廣州。宋祎跟随阮孚還沒有走到,命裡福薄的阮孚便病死了。可憐的宋祎又失去了依靠。
此時的宋祎已經約35歲,姿色已老,漂泊半世,身心亦疲。碰到了性情豁達、志趣相同、酷愛音樂的名士謝尚。雖然跟随謝尚之後毫無記載,但以二人的才情,想來必定安享了晚年!
總之,宋祎的前半生是坎坷不幸的、充滿艱辛的,後半生在幸福中度過是大機率時間。兩個版本大家認為哪個靠譜呢?筆者個人觀點認為是版本二。因為:
第一、在兩晉那種門閥政治背景中,宋祎既不是名門閨秀,又沒有生于王侯之家,她的出身,沒有支援她搞政治的條件。
第二、無良文人的嫁禍,曆史上這種事情層出不窮,從蘇妲己、褒姒說起,到馮小憐、楊玉環、陳圓圓等女人,他們大部分都被戴上紅顔禍水,禍國殃民的帽子。但是這些皇帝如果自身節制,處理朝政上也沒問題,何來誤國之說!大臣們也不敢直接指着皇帝說“老大,是你自己太好色了吧!”是以,文人們隻能把這個大帽子扣給這些女人。當然不排除有個别幾個有政治野心的真紅顔禍水,比如老佛爺!
第三、女人的天性,她們大都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與控制欲。女強人是社會的稀有動物。像鄧綏、王政君、武則天那樣擁有超強才能,把控朝廷的女人,從古到今也沒有幾個。
女人大都想有個美滿的家庭,相夫教子,有點小錢花,有一個愛自己的人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