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光绪三十四年,年仅三十七岁的光绪皇帝突然暴毙于寝宫之中,得到光绪死讯后的慈禧也在次日安心的驾鹤西去。据太医所述,光绪病情是突然转危的,死前曾在床上四处打滚,大喊肚子疼,死后面黑舌黄。死因很是蹊跷。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光绪确实很悲惨,不但死因不明,而且连陵墓也是在死后才开始修建的。这是最后一座按帝王陵墓减脂的陵寝,但却是在稀里糊涂中赶修出来的。就这样,去世五年后的光绪才得以入土为安,而此时的慈禧已经下葬四年。

考古人员打开光绪陵墓后为何要作呕?

光绪下葬二十五年后,崇陵地宫被人盗掘。盗墓者从方城内罩壁前撬开砖石,在琉璃影壁的前方打了一个盗洞,琉璃影壁前方为金刚墙,后面就是地宫的墓道,这伙人围绕金刚墙打了一个U字形的盗洞,成功避开了金刚墙进入墓道。

进入墓道后,这些人又用杉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顶门石,进入主墓室。他们用斧头等工具在光绪的棺椁上凿出口子,把里面的金银珠宝全部洗劫而空,旁边的隆裕皇后也没能幸免。比起乾隆、慈禧来说,光绪遗体并没有被破坏。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1980年7月,文物部门决定对被盗的崇陵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专家根据盗洞的大小和墓室内的情况判断,盗墓者可能是一大一小的父子两,这才使得崇陵中许多珍宝得以幸免。考古人员挖开墓道,顺利进入地宫之中。

由于崇陵自被盗以后,一直与外界相通,使得盛夏的墓室中十分潮湿,墓顶形成了大量的水珠。墓室中的情形是,隆裕皇后的棺椁已被打开,尸骨仰面朝天。左侧的棺椁便是光绪的,在棺椁前端左下方有一个被凿开的破洞。

考古人员爬进光绪棺中进行清理,发现的光绪遗骸是面朝下爬着的。棺椁打开后,发现光绪的肉身已基本腐烂殆尽,棺内四周都是像烂泥一样的糊状物。考古人员顺便取了一些碎骨及头发,以便进行化验,进而揭开光绪的死亡之谜。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令人恶心的一幕是发生在处理隆裕皇后棺椁时,考古人员用手搜寻四周珍宝,发现在尸身的周围全是像番茄酱一样的糊状物,而且是那种粘在手上呈拉丝状的东西,这些东西瞬间让清理人员跑出墓室干呕起来。

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粘稠物竟然没有任何异味,这时的隆裕皇后的棺内看起来就像一个我们平时吃的大酱的酱缸一样,只是颜色稍有差异,棺内黑色的粘稠物将隆裕的尸骸完全包裹,在场的人看后无不反胃作呕。

之所以能出现如此令人反胃的粘稠物,主要就是因为墓道及棺材被打开,在潮湿的环境中产生的这种东西。后经考古人员的进一步确认,发现这些粘稠物并非尸骸产生,而是用来防腐的各种木屑化在水中浸泡形成的烂泥。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考古人员打开光绪陵墓后为何又要沸腾?

考古人员在进入墓室前早有心理准备,但墓室中的景象还是将所有人给震惊了。除了满地散落的一些棺椁木屑及光绪的头发衣物外,陵墓中剩余的财宝都被盗空,这让所有人心理都很失落,但意外往往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发生的。

就在人们清理隆裕尸骨的时候,考古人员惊奇的发现,在隆裕腰间有个荷包,里面装了一百多颗珠宝,盗墓贼当时并没有发现它。就在考古人员抬放光绪尸骸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光绪的双手握拳,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当时考虑到的是手中是否握有与他死因相关的东西,随后考古人员迫不及待的掰开光绪的双手,在他的右手中是一件和田玉把玩,左手则是一件连体的翡翠环。这两件珍宝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这让在场的所有人员兴奋不已。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除此之外,光绪棺内围有五色织金梵文陀罗尼缎和各色织金龙彩缎共十三层,围帐上的梵文有的保留比较完整,所书文字均为藏文咒语。隆裕棺内围帐为三层,紫色织金是也是梵文。两具棺椁均为珍贵的楠木所做,棺的四壁书梵文经咒。

专家对采集的光绪的遗物进行了化验分析

专家们历时五年对光绪皇帝的尸骨及头发进行了化验分析,他们由光绪的头发中的砷元素含量入手,利用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各种模拟实验,对文管处提供的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及衣服等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

最终得出光绪的死因是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报告中显示:光绪头发中含有的砷元素浓度非常高,而且每个截段的含量差异很大,最高砷含量高达2400微克每克,是棺墓内外环境样品含量的数十倍,说明其头发中的砷元素非外界所致。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另外这种砷含量的分布曲线与慢性中毒截然不同,说明亦非慢性中毒所致。因此,造成光绪头发上高含量砷的原因,只能是来自自身的沾染。后来对砷元素含量的分布情况和砷种态分析得知,光绪系砒霜中毒死亡。

光绪皇帝的死亡原因,尽管已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个结论虽然很有说服力,但这并不能被作为最终的定论,还需要更其它证据的佐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