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以来,联想的热度可以说是居高不下,随着司马南的开喷,事情的发展可以说就像一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民日报官媒的评论,到国家部门的回应。无一不是在逼迫联想对于司马南提出的六问做出正面回应。

基于这样的压力,联想虽然被迫做出了一个不太有说服力的正面回应,明显不能让外界满意。最近,我国继财政部之后又一部门公开发声,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就这样的情况来看,联想多少有点面临着“人人喊打”的局面?
那么,曾几何时,联想被全民斥责的时候,还有胡锡进、白岩松等央视大佬发展,还有马云等一百名商业大佬给联想站台。那么,如今的联想为什么会落到这样一个地步?未来,随着,联想事件的尘埃落定,联想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吗?
司马南步步紧逼
2021年12月14日,司马南更新了一期最新的视频,在联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当下,司马南最新的视频同样也是在硬刚联想。或许是为了回应网上的一些质疑,毕竟网上目前也有不少质疑司马南的声音,认为他是在博眼球,骗流量,认为他说的证据就是无稽之谈。
或许也可能是因为国家部门表明的立场,明确支持自己,给了司马南继续死磕联想的底气。因此,司马南在最新一期视频中表示,要是真有真凭实据证明柳传志的清白,那么司马南自己愿意束手待擒!
司马南这番决心,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将联想逼到了墙角,联想面对着这样的言论,如果再不做出正面回应,恐怕也很难了。毕竟司马南都这样说了,联想再支支吾吾,多少都会给人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就在司马南对联想火力全开的当下,我国又一国家部门的介入更是让联想雪上加霜。
国家队表明立场
先前,众所周知,在联想事件不断发酵的时候,人民日报发声了,财政部也发声了。但是,联想依旧还是十分嘴硬,仅仅做出了一个不痛不痒,多少有点敷衍的内网声明。对于联想这样的行为,我国国家又一部门也终于看不下去了。
12月6日,我国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公开表示,要加强对重要环节的监督,加大对于虚假信息,影子公司等问题的监督和整治,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堤坝。对于恶意收购等特殊事项,各地国资委需要尽快牵头实施合理有效而且有力的干预。
翁杰明的公开表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体现国资委的态度和立场,虽然这个声明依旧没有对联想指名道姓,但是,在联想的国有资产流失被质疑的当下,国资委发出这样一番声明,多少可能有点针对联想的意味。
如今,上到国家,下到民众,对于司马南可以说是一边倒的支持,对联想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反对。那么,曾经能获得商业大佬、央视名嘴支持的联想,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呢?
联想为何会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首先,联想屡曝负面传闻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联想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离不开联想近年来因为不注重自己言行曝出的负面传闻。一次两次还好理解,连续曝出这么多次,像杨元庆表示联想不是中国企业,还有在2014年拿着笔记本电脑去美国劳军这样难看的姿态。
到头来可以说应该是完全败坏了我国上下对于联想的好感。此前,可能还有商业大佬、权威人士因为联想是国企进行站队和支持。如今联想所作所为,哪里还有一个国企的样子,明显就是一个“美帝良心”。在这样的情况下,联想如今出事我国没有人支持也就不奇怪了。
毕竟联想屡屡跪舔外国,我国为什么还要在“柳司之争”中给联想大力的支持呢?
其次,国有资产流失事关重大
联想如今之所以会到这样的地步,可能是因为联想如今牵涉的问题确实太大了,此前,联想5G投票没有投给华为,这样的行为其实也还没有直接影响到国家。如今,联想被质疑最严重的可是国有资产流失,这和我国国家层面可是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
这样的质疑可谓是事关重大,但是,联想似乎并没有做出相应重视的举措,反而一昧敷衍,仅有的声明,却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在联想有这样巨大嫌疑的当下,除非那些大佬不怕引火烧身,要不然绝对不可能再帮联想说话。
目前,联想的处境可以说是十分不乐观。在国家队相继入局的今天,联想事件应该也快要走向终点。那么随着联想事件的结束,联想未来还有希望能东山再起吗?
联想还有希望东山再起吗?
首先,联想口碑崩坏
说实话,联想要想实现东山再起,多少也有点困难。毕竟随着联想事件的发展,司马南的底气越来越足,联想反而越来越理亏。明眼人很容易就能看出谁是谁非,如果有些精美分子,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在联想深陷负面影响的当下,联想的市场口碑想必也会一落千丈。毕竟联想做出了这么多对不起我国,对不起国人的事情。未来,随着联想事件的结束,可能在我国,没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联想产品买单,将会大大影响联想的经济收益。
而这种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久持续的,因此,联想事件后,联想不要说能不能东山再起,可能就连生存都是一个大问题。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
如今,我国智能手机市场有着许许多多实力强劲的企业,比如华为,小米等等。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想要想得到发展和进步本身就没有这么容易,更何况联想经此联想事件后,自身的口碑还会一落千丈。在这样的情况下,联想击败这些实力强劲的手机企业,应该很难实现东山再起。
总结
联想苍白无力的回应,终究还是没有起到作用,不仅有司马南的步步紧逼,还有全新的国家队强势入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联想事件应该很快就会画上完满的句号。联想如果想要尽可能减轻带来的负面影响,就目前来看的话,恐怕也只有直面质疑才是唯一有效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