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通讯员 马悦

南山路上法桐树林立,每到秋冬,黄叶飘落,这些叶子就成了中国美术学院学生的创作素材。每年,在南山路上都能看到他们的作品,渐渐形成了“秋叶艺术节”的传统。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近日,疫情背景下,两匹“绿马”上了热搜。用黄叶贴满马的造型,再把黄叶涂成绿色,为守护绿色健康码、同心抗疫加油。

“绿马”已经在各类自媒体上传播,杭州秋日之美,杭州人抗疫的努力和乐观,在全网传播。

今年的秋叶艺术节,由网易文创在地文化艺术携手中国美术学院打造,今年的秋叶艺术节以“有光·未来”为主题,除了网红“绿马”还有不少其他创意作品。

现场展品从200多份投稿中遴选诞生,既有寓意航空大年的宇航员装置,也有幼儿园小朋友们童真童趣的创意房车。

据悉,秋叶节的文创周边部分义卖所得还将作为慈善基金,捐赠给康乃馨自闭症儿童中心和网易公益小蜗牛读书馆项目。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今年的秋叶艺术节以“有光·未来”为主题,寓意用文创之力点亮生活之光,同时也是为正面临疫情冲击的杭州带来希望、勇气和乐观,鼓励大家共同携手面向未来。

受疫情影响,今年参加活动需要错峰、分时段,但杭州市民参与的热情丝毫未减。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活动从今年10月开始征集创意方案,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两百余份投稿,最终入围的11件作品被制作成了实物,分别展示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网易杭州园区、滨江区网易蜗牛读书馆。

秋叶艺术节负责人陈骁介绍,这次展示的几组落叶雕塑作品,都是围绕着“未来”这个主题创意设计,从中可以看到这届年轻人眼中的未来是怎么样的。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完成这些创作共用了约上千斤的落叶,内部结构为钢筋和木板搭建而成。陈骁说,美院学生与落叶的约定,十几年来未曾失约过,这已经不是学生们自娱自乐的活动,而是全民一起参与的公共艺术。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作为活动亮点之一,是两个特别的小马秋叶艺术装置。用秋叶贴出来是红黄色,学子和市民们通过绘画、涂色、写祝福的形式将它们都变成了绿马,表达了杭州市民守住“绿码”的决心,也成为活动中最受市民欢迎的“打卡”装置。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活动主办方告诉小时新闻记者,这个《时光木马》作品,是去年“秋叶艺术节”的一件设计,设计者是当时雕塑专业硕士三年级的一位同学,创意来着对于童年的回忆。

今年疫情下,大家纷纷喊出“守护绿码”,主办方在去年作品的基础上,设计了把黄叶涂绿的创意,绿码变成了“绿马”,成为这个季节杭州人、浙江人心中的一抹绿色。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今年杭州秋叶节的义卖活动也在线上和线下同步举行。义卖产品由美院学子亲手集叶、上色、拓印后翻印设计而成,设计感和绘画感满满,别具特色,饱含着创作者内心的热情与希冀。

售卖部分所得将作为慈善基金捐赠给康乃馨自闭症儿童中心和小蜗牛读书馆公益项目,让文创成为点亮孩子们生命的光。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作为今年杭州秋叶艺术节的联合举办方,网易文创旨在通过有趣的创意内容和更贴近用户的传播方式,让杭州地标性节日从入圈到破圈,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让城市的魅力为更多人看见。

1000斤黄叶变艺术作品,南山路上的这匹“马”上热搜了

据了解,“在地”是网易文创“有光”品牌系列活动重点打造在地文化艺术深度共创企划IP,也是网易文创在城市数字文旅方向布局的重要IP之一。

目前,网易文创旗下已经打造了城市漫游计划、谈心社、请随我来、了不起的非遗等多个重磅IP,通过短视频、微纪录片、H5、条漫、图文等形式,走过了100+个城市,发起了300余个城市话题,记录了500多个与城市有关的暖心故事及城市知识科普。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