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永贞革新:大唐王朝最有希望的一次复兴,却因皇帝身体问题而失败

自从唐朝在经过了那几场"玄武门之变"后,皇帝们根本不再相信自己的儿子;而经过了"安史之乱"后,这些皇帝更是不再相信那些将领、那些将军。于是,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只能相信一种人了,就是自己身边最贴心的人——太监。

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皇帝们为了防止第二个安禄山出现,皆对统军作战的将领充满了猜忌,以至于宁可信任不会打仗的宦官,也绝不相信这些能征善战的猛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监军制度就在此时此刻应运而生了。

永贞革新:大唐王朝最有希望的一次复兴,却因皇帝身体问题而失败

所谓监军,就是皇帝派遣到战区视察作战情况的宦官。此外,皇帝不但派遣宦官出任监军,而且在战区也设有监军,就连比战区小两三级的军事单位,也都要设有监军。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的武装部队有了两个"系统",一是传统的军事系统,一是可以直达皇帝御座的宦官系统。监军的任务,表面上是帮助解决困难,实际上是防止叛变发生。一旦战区出现叛乱迹象,监军宦官一纸秘状,即可使叛兵人头落地。

防止叛乱,是皇帝设立监军的初衷,但由于监军宦官权势过重,当这些人领略了权力的"好处"后,你再想让他们放弃,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在唐德宗之前,太监不过是偶尔弄权的话,那等到了这位皇帝的时候,这些太监就变本加厉了,愈发不可收拾了。

永贞革新:大唐王朝最有希望的一次复兴,却因皇帝身体问题而失败

唐德宗继位之初,采用的是"亲近朝臣、疏斥宦官"这一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在仓促逃亡的日子里,这些宦官一直跟随他、扶持他、保护他,不离不弃,始终如一,这跟那些左右逢源、你来我往的叛军武将们,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这深深地影响了唐德宗,并彻底改变了他的用人看法。

兴元元年(784年)十月,唐德宗颁布昭示,任命宦官窦文场、王希迁为左右神策军统领,掌管天下兵马。要知道,所谓的"神策军"是原来万骑军、龙武军的最终结合体,是当时大唐王朝最精锐的部队,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这么一个显赫的官职,自古非皇亲国戚、皇帝百分之百信任之人莫属,结果让这群太监得到了。

当然了,对于唐德宗而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经过了这场动乱后,他只能相信这群人了。

唐德宗万万没有想到,在他的纵容下,这群被委以重任的太监竟然换了一副模样,并成为掌管这个国家甚至操纵皇帝命运的人。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经过了无数刀光剑影、权谋斗争后,唐德宗李适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安宁。就在这片宁静的生活中,他的生命终于走到了终点,享年六十四岁。

永贞革新:大唐王朝最有希望的一次复兴,却因皇帝身体问题而失败

正月二十三日,当了二十六年太子,已经四十五岁的李诵登基称帝,史称唐顺宗。

由于当了二十六年的太子,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唐顺宗李诵目睹了藩镇的叛乱烟火、宦官的飞扬跋扈,所以他刚刚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一场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这场改革是由王伾、王叔文发起的,所以也称"二王改革"。后来,当这场改革失败后,"二王"手下的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均被贬为州司马,所以也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贞革新:大唐王朝最有希望的一次复兴,却因皇帝身体问题而失败

不管怎么称呼,在唐朝历史上,这都是一次失败的政变。

在改革开始后,伴随着罢宫市五坊使、取消各省进奉、严惩贪官污吏等政策的逐步出台,朝廷确实为之一振。宦官的实力与日俱下,藩镇也开始收敛自己的嚣张气焰,让所有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间。

按照当时的史料记载,这场永载史册的"永贞革新",就好比在这个乌烟瘴气、颓靡不振的社会里,投进了一颗改天换地的原子弹,既炸毁了腐败与苛政,也炸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政绩,如果继续这样改革下去,假以时日,唐朝一定能够消除所有的毒瘤,再创建一个繁荣盛世。

可惜的是,在历史的词典里,永远没有"如果"二字。

咱们都知道,所谓的"改革",说白了就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一次全面洗牌,是国家实力的一次重新调整。但是,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里,对于改革者而言,改革的时间并不取决于历史的政绩、黎民百姓的需要等等,它实际上取决于两点∶

第一,君主的支持程度;第二,君主的生命长度。

很显然,在第一个问题上,唐顺宗能够百分之百地支持;但是,在第二个问题上,他却无能为力,甚至力不从心了。

永贞革新:大唐王朝最有希望的一次复兴,却因皇帝身体问题而失败

由于体弱多病,且患有中风、失声的毛病,没过多久,唐顺帝就身染重病,无法上朝了,而朝廷所有的事务,只能交给宦官李忠言以及最得宠的牛昭仪负责了。

要知道,对于这么两个根本不食"人间烟火",只要老百姓不造反,所有事情都可以忽略。

永贞改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政绩,就被他们彻底摧毁了。

而在这两个人执政期间,那些利益受损者立刻一起攻击改革派。他们状告唐顺宗用人不当。委以重任的王怀、王叔文等人,都是"祸乱朝纲"的小人,必须驱逐出境,才能还天下一个"太平"。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正在改革派被旧势力集团轮番攻击、自顾不暇、焦头烂额之际,王叔文又遭遇了一个重大的打击,他的父亲去世,他要奉命回去丁忧三年。

在中国,孝道是人最高的道德准则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社会伦理准则。

王叔文只能乖乖地宣布辞职,老老实实回家守孝去了。

永贞革新:大唐王朝最有希望的一次复兴,却因皇帝身体问题而失败

革新派的核心人物王叔文回家后,这就等于宣布了这场改革的失败。见大势已去,另一个核心人物王伾口吐鲜血,一病不起了。没过多久,这位仁兄就离奇去世了。

两个元老一走一死,导致革新派群龙无首,方寸大乱。唐顺宗也无能为力,反而被李忠言、牛昭仪等人步步紧逼,最后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签了字,宣布太子监国,自己老老实实当太上皇去了。

在这场唐朝最后一次"玄武门之变"五个月后,这位当了二十六年太子、一年皇帝的唐顺宗,就一命呜呼,驾鹤西去了。

伴随着他的死,这场维持了八个月、仅仅改革百日的"永贞革新",也就这样昙花一现,彻底不复存在了。

永贞革新:大唐王朝最有希望的一次复兴,却因皇帝身体问题而失败

毋庸置疑的是,"永贞革新"是唐王朝"最好的一次"复兴机会。因为从那以后,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他们都无法再改变这个社会,再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了。

仅仅维持二百多天的"永贞革新",成了大唐王朝一生最刻骨铭心的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