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分析》赵清风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分析》赵清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一句自古便有的俗语,虽然形式简单和内容易懂,但却深刻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婚恋的重视程度。

在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中,伴随着儒家礼教两千多年的熏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场婚姻的主导性和决定性因素,因而婚姻主体的男女双方往往被忽略、忽视。

古往今来自由婚恋观的人们与封建礼教做着不懈的斗争,战国初年时的卫鞅与白雪的国仇家恨、发生在汉朝末年的焦中秋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南宋时期的爱情佳话——沈园情梦等等爱情故事,数不胜数。但往往《孔雀东南飞》式悲剧不断上演,《西厢记》那般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况凤毛麟角。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来,无数中国人已经绞去了脑袋上的长发,可不少人的心中依旧没能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从我等爷爷辈到父亲辈皆是它的“受害者”。我们生在了一个大好盛世,四海升平、国富民强,而且新时代的包容解放思想的种子,已经在中国社会这片土壤生更发芽并正在慢慢地枝繁叶茂,我们的社会包容性、多元性远比过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的多得多。

作为生在千禧年附近的当代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基本已经囊括了年轻一代的各式各样的想法和看法。我打算以整体到局部,不涉及到某些特殊的个例,只作群体性的心理分析。

首先占到此次调查样本百分之九十的群体。向往自由且真挚爱情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其中再细分为已经寻觅到到合适的那个人和还在人群中徘徊寻求爱情的两部分。

已经有了自己爱情的那部分人,大部分只是因为大学氛围的加成和远在异地他乡的孤寂难忍,他们都只在乎眼下的快乐和陪伴,并未涉及到两人未来的走向,更不用说婚姻考虑了。无可厚非,这种恋爱是目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春天时,两人手指相连漫步于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夏天时两人手牵着手四处寻凉踏青,秋天时两人每天互相的关心送暖,冬天时两个人相互依偎再大学校园的长椅上诉说衷肠。这一切都很美好,不过并非长久之计,随着毕业或是两人的发展目标不同,这些看似甜甜却脆弱的恋爱在现实面前将会不堪一击。

那些还没与意中人相遇的人呢?他们并不羡慕那些甜蜜但单薄的恋爱,他们只是在等那个可以互相付出的一辈子的人。道阻且长的学习生活会消磨他们的恋爱热情,会让他们逐渐麻木,甚至于让他们变得懦弱、患得患失,以致于爱情找上门来时,他们也没有勇气向前一步。“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是不少人寻不到爱情的根本原因,若是能坦然真诚一点,或许就会成全一段佳话。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分析》赵清风

其次在当下鱼龙混杂的大学校园中,“渣男”和“渣女”都遁迹于人群中,让人难以识别,各类爱情骗局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不少人的“闭关锁国”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后天养成的。遇到一个渣男便否定全部的男人,遇到一个渣女便仇视全部的女人,这无疑是过分以偏概全。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渣”带来的感情伤害令人难以治愈,也令人十分后怕感情挫折,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道理大家都很深刻。我本人也十分同情有过此类遭遇的青年男女们,不过很多东西你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常说“纸上学来终觉浅”,其实在你没有亲身处事之前,你对所听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浅薄理解”。

因为上述原因而对爱情保持观望的在此次调查中占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属实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了,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也暗示了当下物欲横流、资本当道的社会风气已经蔓延到了我们的大学校园,腐化了一部分意志心形不坚定的青年男女。

最后,几乎是全部参与调查问卷的同学们都对未来的婚姻形式不看好。“贫穷夫妻百事哀”,尤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群体中,对婚姻表示向往和尊重,但不打算“深陷其中”,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够照顾好自己一人,无力再去负担爱情的代价。诚然,当下的社会阶级固化严重,年轻人的上升通道愈来愈少,若为寒门子弟更是难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两人的幸福小康生活”,因而不愿意“拖累他人”。

此种婚姻观虽占了不少,但我认为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随之发生改变。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尚且艰难,若是没有一个报团取暖的人,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我相信除开爱情的因素,为了生活现实而妥协走向婚姻的人们仍然是大多数,只不过已经不是礼教之毒害,而是社会内卷化严重的大环境下的枷锁。

我们的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包容,对于丁克、不婚。同性恋等等群体都已经有所改观,并表示尊重与理解,几遍理解不了,也会保持基本的尊重。

真心建议大家护好自己的同时,勇敢地去追一次爱,像一位期待远航的水手一样,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去深入爱情之海,经历一番风吹雨打。倘若历经千帆之后找到了属于你的宝藏,你珍惜和感激这来时的路。亦或是最终独自而归,也不用气馁,这段旅行带给你的远比你想象的多很多!愿踏上寻爱之旅的人们,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一路奋战,从来就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保持初心不被世界改变!

作者简介:赵清风,西北民族大学大二学生,读书发呆。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分析》赵清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