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前期贤明,后期“以佛治国”致使国运衰败

他是一位寿数堪比乾隆的长寿皇帝,也是一位极有文学修养的“高学历”帝王。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一个高开低走的悲剧皇帝。在他统治下的大梁日益强盛,但是后期他却别出心裁地走上了以佛治国的路子。最后使得大梁国运衰败,走上了南朝时期王朝短命的老路。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前期贤明,后期“以佛治国”致使国运衰败

萧衍本是一个博学多才、文武兼修的当世名士。南齐皇室的萧子良看重了萧衍的才华,把他收入帐下。后来南齐皇帝病重,身为皇子的萧子良和他的兄弟萧鸾都谋划起了起兵夺权的事情。萧子良很是仰仗萧衍的才华,但是在和兄弟的对抗中萧衍却是突然投靠萧鸾,使得萧子良的所有算计化为了泡影。之后萧鸾成为了南齐的皇帝,但是萧鸾死后他的儿子却是一个残暴昏晕的主儿,而萧衍的大哥也被萧鸾的儿子毒死。

萧衍忍无可忍,带领兵马反抗南齐朝廷。靠着无双的智计,最后建立了大梁,年号天监。而他统治的前期,对内对外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前期贤明,后期“以佛治国”致使国运衰败

1,对内改革官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对于政治的影响或者把控都是极为惊人的。几乎每个皇帝都会受到这些世家大族的掣肘,所以长期以往世族势大,且腐败严重。而且因为朝廷人才几乎都是出自于世族,所以整个天下都被他们搅的乱七八糟。曹丕可能万万没想到,在他手里通过的“九品中正制”本来是为了选拔人才,到最后却成了腐败的帮凶。

萧衍在推翻南齐的过程中把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所以大梁建立后不久就颁布了一个新的官制。新官制把等级分为流内十八班、流外七班、三品蕴位、三品勋位,虽然听起来绕口又不还理解,但是却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比起原来的制度,新制度大大的放宽了入朝为官的门槛。如此一来,大量有学识的寒门学子涌入朝堂。有了新人才的进入,整个国家一下就变得活力四射。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前期贤明,后期“以佛治国”致使国运衰败

2,对外保境安民开拓疆土

天监二年,北魏觉得大梁立国不稳,就聚集了大量的部队南下。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如魏军预料的那样,大梁好几个地方失守,但是好在萧衍布置得当。迅速的挡住了北魏前进的步伐,长期的对峙北魏看不到希望也就撤军了。

受了欺负,萧衍自然要还回去。506年,大梁将军韦睿攻下合肥等三城,后来又是节节胜利。之后北魏和大梁的军队对峙于钟离城,大梁方面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正是这次的胜利为大梁换回了十年的太平。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前期贤明,后期“以佛治国”致使国运衰败

自满之下的开创之举:以佛治国

因为萧衍文治武功的巨大成就,大梁也成为了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巅峰。但是萧衍却在此时迷失了,他沉醉于自己的功绩,满足于自己的才华。随着时间的流逝,整个人就飘了,自傲的情绪萦绕着他。就像唐玄宗李隆基一样,认为诺大的江山已经被自己推上了高峰,就想搞点别的事做。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前期贤明,后期“以佛治国”致使国运衰败

但是萧衍与李隆基不同,李隆基功成之后想着玩儿乐享清福,萧衍却要创世纪。我们说过萧衍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名士,他在儒家道家佛家几个方面都有比较深的研究。这个时候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居然想把几家融合在一起,并且还要推行到治理国家当中去。甚至在这期间,作为皇帝的他一直居住在寺庙中,要以佛家思想作为主导开展自己的“抱负”。大臣们多次把他请回皇宫,但是年迈固执的萧衍已经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他只沉浸在自我迷醉的美梦里。而此时那些善于拍马屁的奸人正好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长期被谎言包围的他再也听不进去忠臣的谏言。这也让天下寒门学子失去了希望。大梁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走向了下坡路。

之后不久,先是爆发了侯景之乱,然后萧衍的几个儿子又上演了一场诸子夺嫡的戏。最后萧衍被侯景囚禁、断绝饮食,活活饿死。可叹,一代帝王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邻家小史官

#萧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