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

(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近日,跟随盐山义工协会(燕赵志愿者协会)走进薛堂村民俗馆,那里有织布机、穿衣镜、收音机、石磨、小推车……有说不完的乡村故事。

传承民俗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在薛堂村民俗馆里,乡愁正以不同的形式被呈现着。婚房、老物件、老故事,总有一样会勾起人们的回忆。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在婚房里,展出的许多旧式生活物件,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婚房布置样式。婚房摆设相对简单,一通四方的土火炕,炕上摆有炕柜、箱子、小饭桌。炕柜上摆着一排被子、两对枕头。墙上贴着毛主席画像和富有时代特色的宣传画,挂着穿衣镜。小方桌上放着铁皮暖瓶、搪瓷缸……不仅引得许多人驻足品赏,还勾起很多中年人的温馨回忆。

一会员说:“80年代末,由于条件限制,我结婚时,婚房大概就是这样,虽然设施简陋,但是也觉得温馨。那段日子,让我终身难忘。”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在织布机前,一位会员说“听奶奶说,她年轻的时候,白天去地里干活,晚上点上煤油灯,就开始坐在织布机前织布,织出来的布得浆一下,穿上美观也舒服,一家人穿衣用布全靠它了。”

有的女会员,还坐在织布机上,学着织布的样子“大显身手”。

薛堂村民俗馆,以凝聚乡村历史记忆,反映乡村本质特征,以展馆的形式收藏、展示乡土文物,讲述乡土的故事,记录乡村的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映衬着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据薛堂村党支部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薛堂村建起了别具乡村风情的民俗一条街,20多户村民的房屋建起了“农宅旅游公司”,打造农家院、发展农家乐。村民俗馆,里面收藏着若干件村民保留的老物件,纺车、织布机、半导体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缝纫机、石磨、小推车、木锨、犁铧、竹筐、扁担、煤油灯、被阁子、风箱、筛子、穿衣镜等生产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民俗馆通过收集老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传播淳朴厚重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和农耕文明,不仅为村里人追远怀旧搭建载体,也让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得以更好延续,激发后人不忘艰苦奋斗、不忘拼搏,把中华民族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村上还流转土地,打造了金丝小枣采摘园、甜瓜采摘园、苹果采摘园、生态蔬菜园等项目。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在我们看来,民俗馆不仅是留存记忆、保存文化的地方,更多的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情感的安放。民俗馆有温暖的家乡味道。”盐山义工协会(燕赵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凤利饱含深情地说。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立梅摄)

盐山:村里建起民俗馆乡愁乡韵成亮点(视频)

据悉,近年来,薛堂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把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双提升。薛堂村先后获得“河北省美丽乡村”“中国扶贫旅游试点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美丽乡村精品村”“河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