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旅聊城:
东昌府区历史悠久,人文璀璨。传统美术种类多样,文化内涵深厚,其中东昌木版年画艺术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还有市级非遗东昌泥塑和剪纸艺术。
东昌木版年画艺术
东昌木版年画艺术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类中的一项。 东昌府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艺术风格独特,构图饱满,线条简练。
明末清初,山陕西商客在东昌府东关清孝街开设的“刘振升画店”大受欢迎,而后各地商贾蜂拥而至,竞开画店。借助东昌府发达的刻书业,大量的插图雕刻艺人应邀,为各个画坊雕刻画版,就这样,独树—帜的东昌府民间版画横空出世。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聊城与潍县杨家埠,并称为山东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派系。其制作工艺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后,逐步发展为全部木版彩色套印,形成了绘、刻、印等专业分工。
在漫长的岁月中,木版年画由农民质朴的民俗逐渐演变为象征农耕社会的艺术,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东昌泥塑
东昌泥塑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类的一项。
历史上的东昌府作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道观寺院以及各种庙宇比较多。但是东昌府区属于平原地带,缺少石料,加之运输困难,造价高,因此,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也促使东昌府区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并且这门艺术传承至今。
东昌泥塑雕像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需经多遍工序方可完成。首先用稻草或谷子杆绑扎好骨架,再用麦糠与黄胶泥合成粗料,用料比例基本为六份糠四份泥。
这些泥塑雕像把东昌府区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
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类的一项。它是由东昌区、冠县、茌平三个地区一起申报的一项非遗项目。聊城剪纸的艺术风格,有粗犷与精细之分,都很注意物象的外轮廓,多是不打草稿,动剪成形,颇似剪影。
梁颖是东昌府非遗剪纸传承人,年纪轻轻的她有一双巧手,能够让一张空白的红纸“变化出”各种花样。她在“2018共筑华彩中国梦——聊城市首届非遗晚会”节目中,通过剪刀和红纸,制作了旗袍剪纸,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剪纸主要用于民俗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礼仪生辰、装饰环境、装点衣物等等,寄托了人们深厚的感情。
如今,这些技艺高超的非遗手工艺者仍旧坚守在守护非遗的路上,并且将非遗融合进现代元素,彰显时代价值,散发着灿烂夺目的光彩,也展现着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