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纳兰性德诗写皇权争斗的残酷,预示康熙皇子血腥夺位大战

“中允功名洗马才,旧僚陪送有谁哀?临湖殿里弯弓客,却向宜秋洒涕回。”此《咏史》诗写“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兄弟相残的史实,指向王朝更迭、权力交替中的血腥无道。用意极深。李建成会同李元吉与李世民争帝位,在“玄武门之变”局中,李世民用弓箭射死了亲哥哥李建成,尉迟敬德帮助杀死了李世民的亲弟弟李元吉。

纳兰性德诗写皇权争斗的残酷,预示康熙皇子血腥夺位大战

王珪和魏征本为太子属官,太子亡后,都还在官位,因此请求为旧主李建成送葬。而李世民登基继位,诏追封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齐王李元吉为刺王,准王珪、魏征陪送葬至墓所,命宫府旧僚皆参加送葬仪式,自己则到宜秋门哭祭。这里面有哪一个是真正的哀悼者呢?

哪能掩盖住兄弟手足相残的悲剧呢。“旧僚陪送有谁哀?”是一个质问。“临湖殿里弯弓客,却向宜秋洒涕回”,是用反迭的艺术手法,强化表意的功能:

纳兰性德诗写皇权争斗的残酷,预示康熙皇子血腥夺位大战

正是在临湖殿杀人的凶手,却在宜秋门葬礼上临风洒泪,不是真心的哀掉,而是想掩盖兄弟为争王位相杀的真相。但恶剧暴行是洗不白了的。

中国古代的宫廷斗争,不少是在统治集团内部皇帝直系亲属中进行的:周幽王时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娰子伯服为太子,矛盾激化后申侯勾结犬戎发兵攻周,幽王兵败被杀;

纳兰性德诗写皇权争斗的残酷,预示康熙皇子血腥夺位大战

南北朝时,南朝宋、齐皇室内部因大封同姓王而不断自相残杀,结果迅速分崩离析;隋炀帝在用两面派手法夺得太子之位后,伙同杨素谋杀了隋文帝和废太子杨勇;

唐王朝在统一全国前也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唐肃宗弥留之际统治集团中皇后、太子、藩王、宦官之间为争夺王位展开流血厮杀;

纳兰性德诗写皇权争斗的残酷,预示康熙皇子血腥夺位大战

明初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夺建文帝皇权,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役”杀死亲弟弟代宗而重登帝位;直到明清交替康熙继位之前,皇室内部父子、夫妇、兄弟至亲之间为争夺最高权力进行从不间断的、残酷血腥的宫廷斗争……这是纳兰性德读史时所能看到的史书记载。

康熙皇帝这一代正面临着众皇子的兄弟夺权之争。康熙所生的五十多位儿女中,九个王子参与了“九王夺嫡”的斗争,其复杂性、残酷性发展至中国历史上宫廷斗争的“之最”程度,以至康熙皇帝本人也陷入“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戒慎不宁”的极度焦虑之中。(《清圣祖实录》卷291)

纳兰性德诗写皇权争斗的残酷,预示康熙皇子血腥夺位大战

好在纳兰性德未身为皇子,他的朝廷重臣家庭出身,可以使他成为“山中宰相,地上神仙”。而皇子面临的只能是最高权力的祭坛:可以做一个毫无野心的闲散王爷,碌碌无为安享一生;

要么做一个满腹心戏的野心家,承受必将将面临的成王败寇的结局;要么亲兄弟相互扶持,你高高在上、我助你高高在上,避免刀光剑影;要么就誓死兵戎相见或烛影斧声,自己燃烧一次而让真相永远成谜,要么就选择看着兄弟闪耀,留一束光给自己,扮演一个安全的角色慢慢老去……

纳兰性德诗写皇权争斗的残酷,预示康熙皇子血腥夺位大战

作为权臣明珠之子,纳兰性德其实是处在一个安全地带,这是他的幸运。《咏史》诗中有言外之意,这也是年青的满族贵公子于宫廷中时刻总有“临履之忧”的缘由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