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长城,大概是一处能够令全世界都心驰神往的景致。“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它纵横十万里时空,跨山越水穿行高原,如蜿蜒无尽的巨龙盘亘在群山峻岭间。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的八达岭长城,不仅是向游人开放最早的一段,而且是接待中外游客最多的长城景区。这里默默记录了许多历史片段,荣耀的,耻辱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出逃,逃至八达岭,慈禧命令队伍停下,因过了八达岭就是塞外,她想再最后看一眼紫禁城。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望京石”从此得名。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陈列在登城入口处的古炮如今看起来破旧落后,在明朝却是威力极大的武器。只是,那时候的帝王将相怎会想到,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永远是赢得人心,而非武力征服。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八达岭修筑长城要退回到春秋战国时期,彼时为防御北方民族侵扰,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遗存。及至明朝,为了加强防御,明代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修建长城防务,历经八十余年,将这里建成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可谓密不透风。想想却觉有些悲哀。几千年来,敌人都在北方,防御啊防御,建长城啊建长城,没想到有一天,敌人坐着船从海上来,百年内,中国被侵略得面目全非。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登上长城,极目远望,两侧的军都山脉峰峦叠嶂,沟深谷阔,地势险峻,八达岭长城就在这群山之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绵延万里的城墙,仿佛古代帝王外强中干的野心,将泾渭分明的两种文明断然阻隔。一侧是敦厚温良、扶耒插秧的农耕文明;一侧是粗狂豪放、扬鞭策马的游牧文明。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秋色萧条中,长城是孤独的。看不到战争的硝烟,听不到金戈铁马的嘶杀,无声无息地静卧在天地间。经历过漫长沧桑岁月的长城,盛名背后,伤痛累累。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阳光打在连绵城墙之上,每一块砖都在诉说历史,雕刻时光。外国人说中国游客爱到处涂鸦刻字,在长城的砖石上,我们也能看到众多外国人的题名刻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关于长城的感官体验,是悲壮的、孤独的、温暖的、亲切的。“天之下,地之上,长城脚下是故乡”,悠悠响起的民谣,是中国人难以忘却的乡愁。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站在长城上,很容易分辨出关内关外。长城外侧的堞墙上有用于防御敌人的垛口,古代的将士们就是通过这些垛口观察关外墙下敌情、射杀敌人;而内侧只有不足一米高的女儿墙,据说很早前女儿墙并不存在,因经常有人从城墙上滚落山崖,因此加筑。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看着绵延而去的长城,很难不去感叹人之渺小。帝王、将士、黎民、外族,杀伐争夺两千年,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今回望,灰飞烟灭,一切都化为白纸黑字的历史,任后人评说。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人们的双脚走在祖先戍边的路上,思绪回到那遥远、似熟悉又陌生的古代。静谧中,长城诉说着马革裹尸的沙场战事和游子思乡的情怀。

秋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秋风吹过,游客散尽,静谧中仿佛回到了明清

战争远去,烽火熄灭。如今行走在长城之上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他们身无盔甲手无寸铁,享受着和平岁月的文化交流。这座因战争而起的城墙,它曾经拒绝征服,但从未停止交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