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是古代的一种职业,这个职业在秦朝时期最受“欢迎”,但是在清朝时期就受到了社会的排挤。刽子手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刀下留人!”这句话了,在观众的想象中,刽子手都是身形高大,健壮无比的,实际上是这样吗?在清朝之前,刽子手这个在人们心中也算是一个“正当”的职业,很多刽子手都是“祖传”下来的,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亲当刽子手,那这位父亲老了以后,他的儿子就会接下这门活。

刽子手在古代,每一年只有3个月会有工作,这就是“秋后处决”。因为在古代,每一年只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古人常常认为这就是“天命”,在秋季,收获的不仅仅是果实,还有罪恶。所以秋天是杀戮的季节,在秋天的三个月里,是所有死刑犯的处刑时间。古人借着“天命”的名号,来行驶这样残酷的行为,为的就是让民众觉得,这是不可违抗的天意,一切都是天注定的。这是巩固统治的行为,可以说是为“君权神授”这一思想给予了合理的外衣。
还有就是秋季天气转凉,犯人的尸首就比较容易处理了,如果在炎热的夏季执行死刑,众多的死刑犯尸首可能会造成瘟疫的传播。那古代的刽子手一年就有3个月的时间可以挣钱,他们的钱够用吗?其实是完全够的,古代的刽子手是按人头收费的,大概是4银元。
在秦朝时期,刽子手的“工资”不高,但是到了汉朝的时候,就开始“涨工资”了。因为秦朝时期法律森严,刽子手不敢收取“红包”,在汉朝时期,政策放宽了,刽子手可以合理地收取犯人家里给的“红包”了。犯人家中给刽子手送“红包”,就是为了让刽子手“手起刀落”,不要让自己的亲人受那么多苦,因为不是每个刽子手都能手起刀落的,有些刽子手需要砍好几刀才能够处决死刑犯,所以很多死刑犯的家人都会挣着给刽子手送钱。
在清朝时期,由于佛教的流入,大部分人都认为刽子手这个职业会带来不幸,非常有“晦气”,所以在清朝时期,刽子手的生存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没有工匠原因帮助刽子手磨刀,导致清朝时期的刽子手十分的“残忍”,由于刀具不够锋利,需要反复地去砍犯人,所以显得非常残忍。
刽子手是一个不容易的职业,做这个职业的人,难免会让周围的人害怕,特别是在清朝时期,很多清朝的刽子手都是独自度过一生的。刽子手虽然在秦汉时期不被人们畏惧,但是后来多种思想的流入,让刽子手渐渐的被披上了“恶魔”的外衣。所以在清朝时期,若不是“走投无路”的人,是不会去当刽子手的。不过后来,“枪决”这种处刑方式流入了中国,渐渐的就代替了职业刽子手了,成为了新型的处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