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末奇案“刺马案”险些动摇国本,为何慈禧不敢处置真凶?

同治九年夏天,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南京校场阅兵后,在返回督署的路上,竟然被他的仇人张文祥于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当时还有成群的亲兵护卫在场。最令人惊讶的是,刺客张文祥不但没有逃走,反而在凶杀现场仰天狂笑,从容就缚。

民间将这一大案称之为“刺马案”,此事发生以后迅速传开,震惊朝野,举国关注,甚至都震惊了慈禧太后。

为了解决这一大案,清朝廷先后派出好几批高官要员处理此事,揭发案情真相,最后却潦草收案,真凶也未得到真正的处置。可是这样一位身居要职的正二品大官、封疆大使的离奇被杀,已经挑战了朝廷权威,动摇了国之根本,竟然事态已经如此严重,慈禧又为何不处置真凶呢?

“刺马案”震惊朝野

被刺杀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出生于山东菏泽的官宦之家,他的祖辈皆为清朝官吏。马新贻更是没有辜负家族荣誉,于道光26年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随后从一名普通知县,逐步升任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务,直到于同治七年升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这一要职。

作为清朝9位封疆大臣之一的马新贻,掌管着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军民政务,毕竟两江总督可是清朝非常大官之一。

马新贻调任两江总督之后,开始在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训练新兵,这些新兵每天专门练习洋枪、洋炮两次,每个月的25日,马新贻会专门来到校阅场,检验新兵的训练成果,随后从校场旁边的一箭道返回总督府,但是这一段路程并不远,而且马新贻每次都会带着众多随从、亲兵贴身保护,从未出过差错。

同治九年7月25日,又是马新贻校阅新兵的日子,但是这一天下雨,所以校阅日期推后一天进行。

清末奇案“刺马案”险些动摇国本,为何慈禧不敢处置真凶?

隔日马新贻阅兵完毕,他又如同往常一样返回衙门。这个时候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前来告状的武生,他拦住了马新贻的御驾,但是此人跪在马新贻面前,却嗫嚅不说罪情;就在这时,又有一人高喊着“大帅申冤”转眼冲到了马新贻身前,当马新贻刚回过头去打算询问冤情之时,此人却用一把雪亮的匕首径直刺入了马新贻的右胸。

随着这位两江总督的一声惨叫,他身边的亲兵护卫才明白遇到刺客之事,那个刺客也没有逃跑,被从上前来的官兵抓住。

可是被送回衙门的总督马新贻早已经没救了,各级官员闻讯赶来,面对眼前此景又惊又怕,然而医生却束手无策。

两江总督被杀,背后疑点重重

此事很快传到了朝廷之中,一时间朝野上下震惊万分,慈禧太后直接派出了漕运总督张之万前往江宁一同审办此案,又派遣刑部尚书为此案的钦差大臣,对于此案件进行再次复审,就连直隶总督曾国藩都又再次调任两江总督。

然而在曹、郑等人还未到任之际,马新贻手下的魁玉、张之万等人,最后以张文祥与海盗勾结,为同伙报仇而定罪。

但是这一罪行又在朝廷再掀波澜,大臣纷纷上书慈禧太后,认为此次审问的结果并不明确。

清末奇案“刺马案”险些动摇国本,为何慈禧不敢处置真凶?

最终朝廷又派出曹、郑二人进行再次复审,审问结果与先前的定罪基本相同,最后张文祥被凌迟处死,于总督坟前摘心致祭。

这一件震惊朝野的“刺马案”,就这样草草结案,尽管朝廷将此案压了下去,然而百姓的悠悠之口朝廷却管不住。

官方定案以后,公布的结案讼词漏洞百出,毫无信服力可言,所以关于马新贻被刺杀的原因,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

第一种:朝廷认为马新贻被刺杀,是因为张文祥“狂逆泄愤”之作,可是这种说法一直不被人们认可,单单因为泄愤就刺杀清朝重臣,这种可是株连九族的死罪,代价未免有些太大。

清末奇案“刺马案”险些动摇国本,为何慈禧不敢处置真凶?

第二种:张文祥为友复仇说,这一版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据说马新贻之所以能够坐上封疆大使的宝座,是因为他兄弟曹二虎的帮助。

谁知马新贻上位以后,不仅翻脸不认人,还霸占了曹二虎的妻子,就是因为马新贻

“渔色负友”

,这才让曹二虎的另一位兄弟张文祥不惜以死为代价,只为自己的兄弟复仇。只是兄弟反目、爱恨情仇的故事,未免也有几份添油加醋的成分,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清末奇案“刺马案”险些动摇国本,为何慈禧不敢处置真凶?

第三种:由于政治原因,导致马新贻被湘军集团刺杀,掀起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宦海风波。

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在马新贻生前死后,清朝廷作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甚至反常的举动。马新贻被刺杀前夕,曾国藩正担任直隶总督一职,当时天津教案的发生,让曾国藩进退维谷,在马新贻被杀以后,清朝廷马上下令让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一职。可是这个时候的曾国潘不仅没有赶快走马上任,反而只是推脱不去,甚至还给慈禧写了辞职信,直到慈禧太后亲自接见了曾国藩,他才勉为其难的前往江宁参加会审。按照曾国藩当时的处境,这本是他摆脱天津教案的一个大好机会,可是他却一直不愿意赴任,未免有几分令人费解。

真凶另有其人,草草结案才是上策

其实这背后缘由,就与马新贻有关。

马新贻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他仅用了18年的时间就被提拔为了封疆大臣,纵观整个清朝历史,能像他这样平步青云的官员实在不多,他屡次被朝廷提拔,也是清朝统治者用心良苦。1864年,曾国藩之弟所带领的湘军攻破天京城后,有关于湘军私吞大笔金银财宝的流言四起,这个时候清朝统治者开始对湘军有了猜忌,唯恐湘军又变成了下一个太平军。同年3月,马新贻升任浙江巡抚一职,这让他成为了安插在湘军腹地的一颗棋子。

据史料记载,在马新贻升任两江总督的这一年,朝廷下旨让他进京请训,他接受了统治皇帝的召见之后,又去养心殿见了清朝实际掌权者慈禧;据说慈禧此次召见马新贻,给了他一道秘旨,就是暗中彻查湘军私吞太平军军银一事。

马新贻走马上任,看似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中,其实早已经暗藏杀机。因为他任职两江总督期间,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自己与湘军的矛盾积怨日积月累,这很有可能才是马新贻被刺死的重要原因。

清末奇案“刺马案”险些动摇国本,为何慈禧不敢处置真凶?

至于慈禧为何下令草草结案,其实是因为

“刺马案”

中,涉及了太多朝廷的官场内幕,慈禧本人对湘军的不信任,朝廷官员的暗中勾结更是会让清廷失了体面。

这些不可告人的内幕一旦披露,才会真正的动摇国本,倒不如借用“张文祥”这个替死鬼来平息此事,换取她自己的一年太平日子罢了。

参考资料:

《晚清四大奇案》

《曾国藩与“刺马案”的瓜葛》

《刺马案与清宫秘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