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东汉末年,因汉室衰颓,实力不济,引得众多英雄豪杰纷纷出场,相互征伐,以争夺天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纷乱斗争,类似于袁绍、董卓一类的草莽之人已然退场,留下的便是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的领袖——曹操、刘备、孙权。

这三国也就实际上取代了东汉,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那样一个纷乱斗争的年代,却有一个魏蜀吴三国之中无一人敢动的地方,此地便是孟达所在的上庸郡。那么为何说魏蜀吴三国谁都不敢它呢?此地又真的是有十万人马吗?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第一上庸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贸然出手,只怕会引来祸端。

上庸此地的地理位置,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湖北房县、郧县和武当山一代。且其顺江而下就是樊城,也就是出川进入荆州的一条道路。

也就是说,上庸之地,大致与魏蜀吴三国接壤。那么既然上庸有如此关键的地理位置,且当时的魏蜀吴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的状态,他们就没有理由不关注上庸之地。且若三国相互制衡的局势被打破,那么位于交界之处的上庸,或许能够在瞬息之间爆发能够扭转局势的力量。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且据《地名志》记载:''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补天之梯也,在今竹山县西七十里,上庸山是也。''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上庸地理位置的重要。而上庸在成为蜀国的上庸郡之前,也曾经是一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国度。春秋时期,上庸还不叫上庸,而称庸国。庸国此时与楚国抗衡,至东威慑楚国崛起,至西牵制秦国扩张。

这样皆是因为庸国占有逐鹿中原的最佳位置。即使到了三国时期,上庸也有如此关键地理位置,却并未改变。也正因如此,若魏蜀吴三国中有一国对上庸出手,其他两国也必定会有所动作。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第二,上庸虽地理位置重要,但因物产不丰,自身的价值也不足以为其起事端。

上文也已经提到了,上庸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但是仅仅凭借这样的地理位置。并不足以支撑上庸之地的持久发展。上庸这个地方,在地理位置上跟魏、蜀、吴三国接壤,虽然看起来是真的很重要。

但实际来说,也不过是一块蛮荒之地。因为上庸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但有些偏远,人口混杂,汉人和蛮夷杂居。除此之外,上庸地势险要,也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其的资源、物产不很丰富,经济价值也不是很大。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但是若说上庸是三国时期的中立国,个人觉得倒不如说是上庸背后的管理者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最终让人觉得它是个中立者了。而上庸背后的管理者,个人认为就是原本所属蜀汉,后来投靠曹操的大将——孟达。

孟达此人,从其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始终都没有一个竖定的政治立场,总是想找一个稳定靠谱的大腿,以躲避外界的艰险。而当他因未援兵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无奈投靠曹魏之后,孟达虽得到了曹丕的重用,但也仍对其他的势力保持联系,犹豫不决。这或许给人一种上庸中立的错觉。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第三,上庸面积不大,况且后期归属蜀国,蜀国势力不强,难以支撑起上庸十万人马。

上文也提到了,上庸之地地处山区,又因人口混杂,经济能力不强。若是说上庸之地有十万人马,只怕是有些过于夸口了。

因为整个蜀汉也不过只有百十万人口,若是说整个蜀汉有十万人马还有几分可信。但是上庸一代皆是山区,人口也是更加稀少,况且钱粮赋税也不多,又怎么可能有那样的实力供给得了十万人马呢?那样贫瘠的土地,养了十万人就够了,又怎求养得了十万人马呢,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而如果从严格的来说,加上上庸郡的地方豪强和孟达的私兵部属,人马或许可达一两万。因为上庸地形的限制,山区地带也无法支持大规模部队的存在。因为孟达也是要保护上庸郡的。有个一两万人马,也能够拥有扼守险的资本。

其实若孟达不那么作死,上庸还是能够继续作为''中立国''存在的,但是孟达后来就有些过于大胆了。他不仅想要拉拢蜀汉诸葛亮,还想亲近曹魏的曹操。最后也就引火自焚,使得三国中唯一的“中立国”就此覆灭。

由此可知,上庸正是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三国才会彼此制衡,不敢率先有所动作。且正因背后管理者孟达的左右摇摆,才使得上庸显示出中立者的姿态。不过上庸倒是应该不会有十万人马的。

你是如何看待上庸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