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中国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各位帝王都在为加强中央集团采取了诸多手段,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还是一直发展到清朝,才真正迎来了顶峰;随即盛极转衰,太平盛世转眼就满目疮痍。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严格的门第等级,是清朝的封建集权的一大表现形式。清朝以满清贵族最为尊贵,其次是蒙古贵族。之所以蒙古贵族能在清王朝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当初清军入关之时,仰仗了蒙古铁骑的力量。可以看看清初几位皇帝的后宫,基本上都是蒙古贵女,博尔吉济特氏中光是皇后就出了好几位。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等到大清在中原站稳脚跟,蒙古就不再是他们的依靠,反而成为了清朝环伺在侧的豺狼,这之后的清朝后宫很少得见蒙古女子的身影,基本都是满清贵族女子的天下。汉族女子也有,但哪怕再受宠,也很难登上最高位。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比如说如今人们公认的,乾隆的“真爱”魏璎珞原型孝仪纯皇后,哪怕斗倒了所有对手,活着的时候也只能当个皇贵妃顶天,至于皇后那个谥号,是乾隆六十年,确定十五阿哥永琰要继承大统之后,才给她追封上去的皇后谥号。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出一个汉族皇后都这么难,还是儿子当了皇帝时候才能追封;那以汉族人的身份,作为朝臣享太庙荣誉,放眼整个清朝也只出了一位,那就是清朝中期重臣,康熙帝时期的内阁首辅兼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太庙可是古代帝后,以及一些比较出名的宗亲才能享受的待遇,能以臣子的身份配享太庙,完全算得上是天大的荣耀。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张廷玉所在的安徽桐城张氏家族,虽非满清贵族,却也获得了“合家顶戴,满门朱紫”的显赫,说起来比《红楼梦》的原型,任职江宁织造的浙江曹家地位还要高那么一些。张家最出名也是成就最高的那个人就是张廷玉,但他的成名还颇有一番波折,从某些方面来说可以算是踩着他爸张英的地位才上位的。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张英官至礼部尚书,乃是六部主管之一,官拜一品,已经是重臣中的重臣。在张英60岁这一年,也就是公元1697年,他接受任命成为了科举会试的正考官。成为了考官,就代表当届参加会试之人全都是他的门生,古代可是非常讲究师徒关系的,拥有师徒关系的大臣们,在朝堂上会被天生划为一派。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这事对其他大臣而言,都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对于张家而言,却是“灾难”。因为古代科举有个规定,为了避免作弊,任何考官的直系亲属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而偏偏张英那刚26岁的儿子张廷玉就参加了此次会试考试。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我们如今的高考被称为“简化版”科举考试,每年都能参加,录取率还比科举高很多,哪怕这样,如果有谁家孩子高考被耽误一年,都会另全家痛心疾首,而明清会试可是三年才一次啊。

张廷玉的黯然缺考成为了张英心中的痛,在监考完这届会试之后,张英就以年迈为借口,辞去了翰林院以及詹事府事务。康熙帝很清楚张英辞官的原因,但又实在舍不得他,因此在2年后将他提拔到相位,还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同时继续保留他礼部尚书的职位,只是不再让他监考科举。

他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臣,父亲却曾因他为考科举,无奈告老辞官

又过了1年,公元1700年,张廷玉一举考中进士,被授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当值,从此开始接替其父张英,维持张家荣耀不灭。

继续阅读